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龛摩崖造像

南龛摩崖造像

在今四川巴中市城南二里南龛山上。分布在云屏石、山屏石、佛爷湾一带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》: 南龛山 “在巴州南二里”。现有窟龛一百三十三个,造像二千一百余躯。佛爷湾又名神仙坡,是南龛造像的主要集中区,主要是唐代雕凿。有唐开元二十三年 (735)、天宝十年 (751)、乾元二年(759) 的造像和碑刻。唐乾元三年 (760) 肃宗敕旨建“光福寺”。南龛石窟聚集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,有显宗、密宗、净土宗和三阶教。龛窟中雕刻有多种建筑和塔的形象,造型艺术独具特色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四川省巴中市区南1千米化成山上。佛像分布在云屏石、山门石、佛爷湾,共140余龛,2000 余尊。云屏石、山门石仅存造像10余龛。佛爷湾,又名神仙坡,是南龛摩崖造像的主要集中区。山岩险峻,整片岩石上的佛龛密如蜂房,多系唐代刻造,最早的是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,宋代极少。石龛边缘均刻华丽的阁形建筑物装饰,与盛唐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紧密相关。菩萨像体态优美,和谐生动;力士像威风凛凛,雄健有力;飞天形象生动活泼。雕刻精巧,质感较强。天王像足穿草鞋,是蜀中的地方特色。唐乾元三年(760年),严武到南龛见到“旧石刻壁,镌刻五百余铺,划开诸龛,化出众像,前佛后佛,大身小身,琢磨至坚,雕饰甚妙,属岁月绵远,仪形亏鈌”。于是他便“扫拂苔藓,披除蓁芜”,“建造屋宇三十余间,并移洪钟一口,庄严佛地”。请皇上赐名光福寺。今云屏石上刻有上请肃宗的奏折一通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粤汉铁路

    从广州至武汉。全长1096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七年 (1901) 动工,粤段、湘段分段修筑。1936年全线贯通。今为京广线南段。京广铁路南段,即广州—武昌段的旧称。

  • 达里带石堡子

    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县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边堡“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,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, 皆取直列置堡戍”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前七家子村南

  • 泽城

    即春秋郑皋鼬邑。在今河南临颍县南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 “颍水又东南径泽城北,即古城皋亭矣。《春秋经》 书 ‘公及诸侯盟于皋鼬’ 者也。”

  • 桑日

    即桑里。今西藏桑日县。

  • 铜源坊

    唐铸钱地。在今山西翼城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绛州翼城县有铜源钱坊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》: 蜀山 “在翼城北三十里,相传旧铸钱处,唐铜源监置此”。唐置钱坊,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

  •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改松潘卫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、南坪、若尔盖、红原、马尔康、黑水等县及甘肃迭部县东南一带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3) 复改为松潘卫。见“松潘卫

  • 乾河口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北四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涞水县北有乾河口巡司。

  • 南谯城

    在今安徽全椒县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2滁州: 南谯城 “在全椒县北二里尹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全椒县 “丰乐城”条下: “又县北二里有南谯城,或以为梁南谯州治。”

  • 浮光山

    即弋阳山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又东径浮光山北,亦曰扶光山,即弋阳山也。出名玉及黑石,堪为棋。其山俯映长淮,每有光辉。”

  • 南济

    古济水之南支。即荥渎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将济水自古荥泽以下之南北二水道称为南济、北济。二水东流,分别流经阳武、封丘、济阳、冤朐、定陶等县之南北,合于古钜野泽。故道约在今河南郑州、原阳、封丘、兰考、山东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