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管头村
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九十里管头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易州图: 西南有南管头村。民国有县佐驻此。
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九十里管头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易州图: 西南有南管头村。民国有县佐驻此。
在今河北武邑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武邑县: 韩家河 “在县西。东北流,有龙池河流合焉,注入漳河。今涸”。
又作厄公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维亚泽姆斯基西南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乌苏里江厄公河口有“厄公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乌苏里江阿翁必拉口北有“阿翁
池州的别名和雅称。唐杜牧《送人》诗:“明年未去池阳郡,更乞春时却重来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16池州:“江右要冲,池阳重镇。”政和中,有范致明编《池阳记》。
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。为北魏著名寺庙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东郭外, 太和中,阉人宕昌公钳耳庆时立祗洹舍于东皋。椽瓦梁栋,台壁棂陛,尊容圣像,及床坐轩帐,悉青石也。图制可观,所恨
六朝时通称都城建康 (吴名建业,今江苏南京市) 为京邑,以别于今江苏镇江市的京城 (简称京)。《三国志· 吴书 ·孙和传》: “宜立庙京邑”;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 元嘉三十年 (453) 五月丙子,“
即今北京市大兴县(黄村)东南四十二里礼贤镇。相传燕昭王筑黄金台,礼贤下士,四方豪杰慕名而来,礼贤之名即取义于此。清名礼贤庄,为县丞驻所。
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 西北十里纪南城。楚文王定都于此。昭王十年 (前506) 吴师入郢,即此。后昭王曾迁都鄀 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,惠王初又曾迁都鄢,不久皆迁回。顷
即直峪口。在今山西广灵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蔚州灵丘县: “有直谷关。” 《寰宇记》卷51蔚州灵丘县: “直谷关在县北七十里。”
亦作潺亭县。南朝梁置,属巴西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。西魏改为万安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金山郡万安县: “旧曰孱亭,西魏改名焉,置万安郡。”
即今湖南慈利县南零溪河。《水经·澧水注》: “澧水又东合零溪水,源南出零阳之山,历溪北注澧水。” 汉零阳县以此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