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湖

南湖

①在今安徽五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凤阳府五河县: “漴河在县治东南二里。县南一里有南湖,汇众流而成,流为漴河,亦东流入于淮。”

②在今安徽潜山县南门外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6安庆府: 南湖 “旧名南园。三面依城,古木参天,湖浸甚广,中有搴茅堂,李师中有记。今在郡治之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潜山县: 南湖 “在县治南。一名灵湖,亦曰南园。三面倚城,多古木。渟泓涵浸,宜于植莲”。

③亦名南崎湖、南漪湖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4广德军: “南湖去建平县四十里。其水流入丹阳诸湖,入芜湖达大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宁国府宣城县: 南崎湖在 “府东北四十里。其北为北崎湖,今总谓之南湖。周四十余里。其东北百里有绥溪,一名白沙溪,广德建平诸水,由此入于南湖。府东境诸川,亦悉汇入焉”。

④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七十六里余杭镇南。东汉熹平二年 (173),余杭县令陈浑主持修筑南湖以蓄水。后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余杭县: “南五里有上湖,西二里有下湖,宝历中令归珧因汉令陈浑故迹置。” 至北宋末,堤堰俱圮。北宋宣和四年(1123)、南宋绍熙末曾两次大修,至明嘉靖时上湖围垦殆尽,下湖淤塞也只剩原湖三分之二。故万历三十七年 (1609) 重修,上湖没有恢复。《清史稿·河渠志》: 咸丰初 “余杭南湖骤难浚复”。今为南湖蓄洪区。

⑤即鸳鸯湖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县 “鸳鸯湖”条: “南湖,长水塘诸水所汇也,宋闻人滋云: 槜李,泽国也,东南皆陂湖,而南湖尤大,计百有二十顷。” 1921年7月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移至此继续召开,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。

⑥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。唐白居易有 《南湖早春》 诗。

⑦一名南塘。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 南塘 “在府西南二里。亦曰南湖。延广数百亩。城三面环河,惟西南为山麓,浚湖于此,受东南诸源之水。霖雨不溢,旱暵可潴。宋天圣中,郡守朱正辞表为放生池,置斗门以均蓄泄,至元末居民堙堑殖利,遂为汙莱。寻复修之,今又湮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南湖 “相传南唐亲藩李景达守郡时创”。

⑧在今河南汝南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一》:南湖 “周围千顷,前亘长堤,后倚郡郭,为汝南游览胜地”。

⑨在今河南商丘县南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6开封府: 南湖 “在归德州城南五里。宋苏辙有诗”。

⑩在今湖北荆沙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: 南湖 “唐郑审谪江陵,构亭其上”。今淤。

(11)又名五丈湖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鄂州: 南湖 “在望泽门外,周二十里。旧名赤欄湖,外与江通,长隄为限,长街贯其中,四旁居民蚁附”。

(12)一名五丈湖。在今湖北鄂州市南洋澜湖。《宋书·臧质传》: 质兵败,逃奔武昌郡,“无所归,乃入南湖逃窜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1寿昌军: 五丈湖“在武昌东八里。旧曰南湖。臧质逃入南湖以荷自蔽。即此”。

(13)在今湖南长沙市南。一名东湖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南湖引锡潭水通浚以成,其地旧属纳氏,又名纳湖。宋张栻建城南书院时,置听雨舫采菱舟于内。”

(14)在今广西桂平县城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南湖 “在州南一里。长三里。俗名结塘湖。上有洲,洲上旧有平波亭,临岸亦有南浦亭,郡官多乘彩舫以游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南湖 “今渐湮塞为民塘”。


(1)湖名。(1)在浙江省嘉兴市内。分东西两湖,相连似鸳鸯交颈,又称鸳鸯湖。面积624亩。湖中有两个小岛,其中湖心岛上有建于五代的烟雨楼。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自上海移此在游船上继续举行。1959年在烟雨楼建南湖革命纪念馆,楼前泊有仿制的纪念船。(2)在湖南省中北部汉寿县境。原为洞庭湖南部湖域,后因长期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成内湖。湖面海拔34米,面积82.1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4.3米,蓄水量2.66亿立方米。出流入西洞庭湖。具蓄洪、灌溉、养殖之利。盛产鱼、虾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区东南面。面积 1900 亩。原是邕江古河床遗址。建国后,筑堤蓄水成湖,湖滨开辟苗圃。培植有中草药圃,各种风景树木、竹林、盆景、花圃和四季果园等。有湖边长廊、风景桥、凉亭等建筑,可乘游艇欣赏湖光景色。优美清宜,一片亚热带风光。现已辟为公园,园内建有李明瑞、韦拔群烈士纪念碑馆(南湖纪念碑馆)。(2)区片名。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部。指南湖公园以东、文化路西段两侧一带。有东北大学、鲁迅美术学院、沈阳音乐学院、省社会科学院、自动化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。西有南湖公园、鲁迅儿童公园,东有辽宁工业展览馆。为市内著名文化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浑八升城

    在今新疆阿克苏市南浑巴什乡。《元史·耶律希亮传》: 中统四年 (1263),“希亮又从征,至浑八升城”。

  • 武荣州

    唐圣历二年 (699) 置,治所在南安县(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和木兰溪两流域及漳州、厦门、同安、金门等市县地。三年(700) 废。久视元年 (700) 复置,移治今泉州市。景云二

  • 长青县

    辽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二十里大白登镇。金大定七年(1167)改白登县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东南大白登镇。属大同府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为白登县。

  • 铁建山

    即铁山。在今内蒙古河套北阴山北麓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开元九年 (721),“叛胡潜与党项通谋,攻银城、连谷,据其仓庾,张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,大破之。追至骆驼堰,党项乃更与胡战,胡众溃,西走入铁建

  • 桥水

    ①即今云南澄江县南抚仙湖东入南盘江的海口河。汉至南朝称桥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俞元县:“池在南,桥水所出,东至毋单入温,行千九百里。”(按,原文里距可能有误)。②即今云南南部之曲江。汉至晋称桥水。《汉

  • 吉阳关

    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北吉阳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永昌砦

    唐乾宁二年(895)昌州守韦君靖建,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北三里北山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1昌州:“韦君靖,刺昌(州),筑永昌寨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大足县:永昌砦“静南令胡密作碑以记其事。略云:景福元年,

  • 江潭苑

    又名王游苑。南朝梁大同九年(543)建,在今江苏南京市西二十里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南康嗣王会理等率众三万,至于马卬洲,“侯景虑北军自白下而上,断其江路,请悉勒聚南岸,敕乃遣北军进江潭苑”。即此。又称王

  • 越王山

   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 越王山 “在山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昔越王尝栖兵于此。今其上有走马冈、伏兵路、洗马池、支更楼故址”。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0福州闽县:

  • 珠浦桥

    又名安澜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二里二王庙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灌县: 珠浦桥在 “县西二里,索桥也。亦谓之绳桥,长百二十丈,阔一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