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岐州
北魏孝昌二年 (526) 置,治所在固道郡梁泉县 (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凤县及甘肃徽县、两当二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改为凤州。
北魏孝昌中置,治梁泉县(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凤县、留坝及甘肃省两当、成县、徽县等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为凤州。
北魏孝昌二年 (526) 置,治所在固道郡梁泉县 (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凤县及甘肃徽县、两当二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改为凤州。
北魏孝昌中置,治梁泉县(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凤县、留坝及甘肃省两当、成县、徽县等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为凤州。
又作长岭、天门岭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,延伸至吉林省东北部之张广才岭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8敦化县: 嵩岭 “俗名张广才岭,嘉庆年间改今名。在县城西北一百八十里,即吉林东之长岭也。南接英 (额)
在今江西南昌市猪市街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》: 绳金塔寺 “在南昌县进贤门外。唐天祐中建。内有绳金宝塔”。今塔为清同治七年 (1868)修建。
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二十五里东汪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宁晋县图:东南有东汪村。
即今湖南衡阳市北南岳区南岳镇。《清一统志 ·衡州府二》: 岳市 “在衡山县西北三十里岳庙前。四方人民,环庙而居,为岳市。旧有巡司,今裁”。
北魏置,属南襄州。治所在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为西淮安郡。北魏置,治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置洞川郡。北周废。
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五台子街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《舆地志·疆域上》:伊通州西北有五台子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德惠市东部。五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00。处清筑柳条边第五边台处,故名。主产玉米。
在今江苏西部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洪泽浦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: 在盱眙县北三十里。本破釜涧,炀帝幸江都经此浦宿时亢旱,至是降雨流汛,因改破釜为洪泽”。金明昌五年 (1194) 河夺淮流,洪泽
唐开元十三年 (725) 改鄚县置,属莫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入任丘县。元祐二年 (1087) 复置,寻又废为镇。金贞祐二年 (1214) 改置为莫亭县。
在今山西临汾市高河村北涝河 (一名高梁水)上。《北史·高阿那肱传》: 周师陷齐晋州,齐后主自晋阳率大军围之,高阿那肱建议 “不如勿战,守高梁桥”。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涝水(又名高梁水)上。《北齐书·高阿
①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临州置,治所在临江县 (今四川忠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忠州: “以地边巴徼,意怀忠信为名。” 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忠州: “忠之名,以巴蔓子,或云严颜。”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