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匡山

匡山

①即今浙江龙泉市西南与福建浦城县交界处之天山斗。《明史·章溢传》:“退隐匡山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匡山在“县西南百二十里,匡水出焉……宋濂云:其山四旁奋起而中窊下,状如箕筐,因号匡山”。

②又名庐山。在今江西北部,耸立于鄱阳湖、长江之滨。《南史·刘慧斐传》:“慧斐尝还都,途经寻阳,游于匡山,遇处士张孝秀,相得甚欢,遂有终焉之志。”

③在今山东济南城西北十二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历城县有匡山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奎山“又北有匡山,世传太白读书于此”。

④亦作康山。有大、小匡(康)山。在今四川江油市北大康镇西北。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卷5:“彰明,绵州之属邑,有大、小匡山,(李)白读书于大匡山,有读书堂尚存。”杜甫《不见》诗云:“匡山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”。指此。


(1)又称大匡山。在四川省江油市区西北,东临清漪江。山石方似筐形,故名。山体由石灰岩、砂页岩等构成。最高点海拔 1238 米。山上气候温润,林木多松、杉、古柏。山峦清秀,沟谷深切,风景绮丽。东南麓有佛爷洞,深约6千米,高8米,有大小支洞数十个,钟乳石遍布,内有石刻造像一尊,高3米。上有匡山书院、饲鹤寺、大明寺等遗址。唐李白少年时曾在此读书。还有龙玉井。为市游览地。东侧有公路经过。(2)江西省庐山的别称。相传为周初匡俗学道“成仙”处,故称“神仙之庐”或庐山。因“成仙”者姓匡,又称匡山。一说,匡俗之父曾辅佐刘邦定天下,匡俗以荫受封,号越庐君。越庐君在此学道,故称匡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顺德县

    明景泰三年 (1452) 析南海、新会二县置,属广州府。治所在大良堡 (今广东顺德市)。据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顺德县 “曰顺德者,以去逆得名,取顺化归德之义也”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

  • 哈升水

    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。为特克斯河支流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4: “特克斯河又东十里哈升水自北来入之。哈升水发源于哈升岭,在惠远西南二百里。”

  • 吴家坟

    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。明《万历武功录》卷12《花大列传》:花大等“犯三岔河,西沙岭迤南吴家坟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乔家湾镇

    即今山西蒲县东乔家湾乡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“化乐镇”条下:蒲县东“七十里有乔家湾镇”。

  • 弋居县

    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南。西晋废,寻复置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南。属北地郡。东汉末废。

  • 黄岩江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二十三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 “两山雄峙,一径盘纡,东西隘口数处,……为民间御苗之地”。

  • 可汗浮图城

    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《旧唐书·高昌传》:“初西突厥遣其叶护屯兵于可汗浮图城。”唐贞观十四年(640)置庭州于此。又称浮图城。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隋时为西突厥泥伏莎钵

  • 陇冬水

    即今广西崇左县东南罗白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江州:陇冬水“在罗白县前,流入左江”。

  • 右翼右末次旗

    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色楞格东北。

  • 羚羊洞

    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: “羚羊洞在司 (治今县西南官厅) 北。中产矿炼银。其高耸处,有羚羊飞石层积,人不可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