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老湾
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、港口村一带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起加老湾,历大员。”杜臻《彭湖台湾述略》:“新港社西出海口,有目茄洛湾,即陈第所谓加老湾也。”
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、港口村一带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起加老湾,历大员。”杜臻《彭湖台湾述略》:“新港社西出海口,有目茄洛湾,即陈第所谓加老湾也。”
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、港口村一带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起加老湾,历大员。”杜臻《彭湖台湾述略》:“新港社西出海口,有目茄洛湾,即陈第所谓加老湾也。”
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、港口村一带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起加老湾,历大员。”杜臻《彭湖台湾述略》:“新港社西出海口,有目茄洛湾,即陈第所谓加老湾也。”
在汉魏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西北金墉城的东北角。三国魏文帝时筑。三国魏文帝时筑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东北隅。
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二十五里阳方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崞县“宁武关”条:杨方堡“堡城创筑于嘉靖十八年,万历四年增修,周二里有奇”。
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北哈拉板申村之西,为大黑河下游之湖泊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定襄郡武皋县:“荒干水出塞外,西至沙陵入河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芒干水又西南注沙陵湖,湖水西南入于河。”唐时称金河泊,清称
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阿拉克湖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“柴达木河出河源北托逊淖尔,西流至西拉珠尔格塔拉,阿拉克淖尔水东来入之。”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洛平县置,属随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大业三年(607)属汉东郡。大业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洛平县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。属汉东郡。大业末废。
①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。汝水经其下。山有太和谷。北魏置太和城,盖以山名。②即武当山。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武当山“一曰太和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1武当县:武当山“一名太和山,在县南八十里
即扶阳山。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9宝庆府:文竹山,“按《湘川记》云,竹山上有石床,高一丈四尺。四面绿竹扶疎,常随风委拂。此床天旱则祷雨时应”。
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翁源县:白石岩“在县(治今翁城镇)东南七十里。石室高敞,可容千人,秉炬穷入,深逾数里,有泉下滴,味极香冽”。
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北七十里。本名丰台岭,清初改名凤台山,康熙年间以此地为东陵所在,封为昌瑞山。
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株岭山东北端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》: 岳飞母墓 “在德化县 (今九江市) 西南五十里株岭之麓。飞镇江州时,母姚氏殁,高宗赐葬于此。明正德中建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