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溪
①即余英溪。在今浙江德清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94武康县: “前溪在县 (治今武康镇) 西一百步。前溪者,古永安县前之溪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 前溪 “在县治 (今武康镇) 南。源出铜岘山,流经县西二十一里曰阮公溪,至治前曰前溪”。东流分为二,一合德清县之北流水,一入风渚湖。
②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9分水县: 前溪“在县 (今分水镇) 南。源出柳柏乡,经分水乡入定安,会于天目溪”。
①即余英溪。在今浙江德清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94武康县: “前溪在县 (治今武康镇) 西一百步。前溪者,古永安县前之溪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 前溪 “在县治 (今武康镇) 南。源出铜岘山,流经县西二十一里曰阮公溪,至治前曰前溪”。东流分为二,一合德清县之北流水,一入风渚湖。
②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9分水县: 前溪“在县 (今分水镇) 南。源出柳柏乡,经分水乡入定安,会于天目溪”。
1913年改复州置,属奉天辽沈道。治所在复州城 (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)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三十年代移治房瓦店 (即今瓦房店市)。1985年改设瓦房店市。
即今湖南醴陵市西三十二里渌水南岸神福港乡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醴陵县图: 县西有神福港。
在今安徽望江县西、太湖县南、宿松县北,为三县界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望江县: 泊湖在 “县西四十里。自宿松县界龙南诸湖及县四境之水,皆汇于此”。湖名。跨安徽省西南部宿松、太湖、望江三县境。《读史方舆
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东晋太和四年 (369), 温率师北伐, 慕容 “将慕容垂、傅末波等率众八万距温,战于林渚。温击破之,遂至枋头”。即故棐城。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。
即今云南勐腊县城。清雍正七年(1729) 置猛腊土千总,后改为土把总。
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彭坡头。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铁南县治此。
1914年改广宁县置,属奉天辽沈道。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(广宁镇)。县西有医巫闾山,隋开皇间封为北镇,县因此名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广宁县置,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广宁镇。原属奉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乌蒙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十六年(1383)改属四川布政司。十七年(1384)改乌蒙军民府。治所在天梯(今云南昭通市西九里土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市及鲁甸、永善、大关、盐津等
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。《周书·韦孝宽传》:建德四年(575),武帝志在平齐,孝宽上疏陈策:“三鵶以北,万春以南,广事屯田,预为贮积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1河津县称:“时盖置镇于此, 自此南至河南鲁山县之三
即今江苏姜堰市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 南宋绍兴四年 (1134),诏毁 “泰州姜堰……务要不通敌船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泰州: 姜堰 “在天目山前,濒运河。北至西溪,通运盐以达上河”。古水利工程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