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石山
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绍兴府: 刻石山 “在会稽西南七十里。晋时王彪有《会稽刻石山》 诗”。因秦始皇曾至此刻石颂德而名。
②即今浙江嵊县西南独秀山。宋高似孙 《剡录》卷2引 《十道志》 云: “相传以刻石为名。”
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绍兴府: 刻石山 “在会稽西南七十里。晋时王彪有《会稽刻石山》 诗”。因秦始皇曾至此刻石颂德而名。
②即今浙江嵊县西南独秀山。宋高似孙 《剡录》卷2引 《十道志》 云: “相传以刻石为名。”
①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吴郡乌程县 “有雉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4长兴县: 雉山 “在县北五里。高五百尺。《山墟名》 云: 以形类雉”。故名。唐置雉州,得名于此。②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
亦名西滩。在今陕西富平县西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 西安府一》 “卤薄滩” 条下: 臧村滩“岁旱时,其上亦可煮盐”。
即今安徽西北部颍水支流茨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: 刺河 “自唐邑东至州北,入颍河”。
春秋晋地。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年(前617),“秦伯伐晋,取北征”。即此。西汉置征县。
在今湖北英山县北。明末曾为英山县治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英山县: “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,十六年又迁于北境之添楼乡。”
北宋置,属尉氏县。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里铺。金兴定二年(1218)升为洧川县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与尉氏县交界处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改置洧川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苏省丰县南部,
唐宣宗李忱的陵墓,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云阳县:贞陵“在县西北四十里”。
长江支津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南、公安县西。大江径此分流至湖南安乡县南入洞庭湖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4江陵府: 虎渡堤 “在大江之南岸”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: 虎渡河 “在江陵县西南二十里龙洲南岸
在今江西丰城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丰城县: 槠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产槠木,有磐石可坐百人,上有徐孺子读书台”。
明置,即今陕西洋县东槐树关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 槐树关 “在洋县东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