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刘伶台

刘伶台
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。为纪念晋代“竹林七贤”刘伶而建。唐许浑《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》诗:“刘伶台下稻花晚,韩信庙前枫叶秋。”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“刘伶台在县北,边淮。”


村名。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东北、市河北岸。属淮城镇。人口600。早年为纪念刘伶曾建墩台,故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有建材厂。运输、编织业兴旺。有公路通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

    在今江西修水县城内。原为商会办公楼,前后两进,中间有天井,两边有厢房。1927年9月上旬,秋收起义部队主力、以卢德铭为总指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驻此。现有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。

  • 日没城

    又名黄昏城。即今山西山阴县北二十五里永静城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武州塞水“出(马邑)故城东南流,出山径曰没城南,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,故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山阴县:黄昏城“亦曰日没城

  • 木曹关

    元置,在今陕西城固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城固县“斗山”条:“明初下汉中, 明昇遣将来攻,徐达驰援,屯益门镇,遣傅友德径趋黑龙江,夜袭木曹关,攻斗山砦。”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 引《府志》:“北木曹关,

  • 八盘岭

    在今浙江永康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:八盘岭在“县东八十五里。巅高险,路通天台”。

  • 宝源山

   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 宝源山 “山产黑铅,居民尝采取之。宏治九年,奸徒相结为盗,始禁不复采”。②亦名宝山、宝泉山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(谭家墩) 西。《舆地纪胜》

  • 沿边溪洞安抚司

    元末明玉珍改湖南镇边宣慰司置,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改为长官司。

  • 光孝寺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中部光孝路。西汉时为南越王赵佗孙赵建德故宅。三国吴时骑都尉虞翻谪居南海,构宅于此,多植萍婆诃子树,名曰虞苑。东晋隆和中,罽宾国(今克什米尔)高僧昙摩耶舍始创为王园寺。唐改为乾明法性寺。

  • 袁曹洲

    在今湖北谷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谷城县: 袁曹洲 “在县东五里。相传曹操、袁术尝争渡于此,故名。今亦谓之袁曹渡”。

  • 小苇沙河

    即今吉林集安市西北一百六十里小苇沙河村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10奉天省矿产表:辑安县“小苇沙河,煤(矿)”。

  • 三亭

    战国魏地。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:“王稽知范睢贤,谓曰:‘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’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三亭冈在汴州尉氏县西南三十七里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。《史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