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凤翔县

凤翔县

唐至德二年(757)改雍县置,与天兴县同为凤翔府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。宝应元年(762)省入天兴县。金大定十九年(1179)复改天兴县为凤翔县,仍为凤翔府治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西部、渭河平原西部。属宝鸡市。面积 1179 平方千米。人口50.7万。辖12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,秦德公元年(前677年)自平阳迁都雍城(在今城关镇南),至秦灵公(前424—前415)秦国于此为都二百五十多年。后为雍县。秦属内史,西汉属右扶风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年)于县兼置平秦郡。太平真君十年(449年)于横水镇置横水县。太和十一年(487年)又于雍县兼置岐州。西魏改平秦郡为岐山郡。西魏、北周之世,废横水县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州、郡移治今址,三年废郡存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岐州为扶风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郡为岐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改州为扶风郡。至德元载(756年),以相传周初有凤鸟集鸣岐山,翱翔南飞,扶风郡改称凤翔郡;分雍县地设天兴县,并改雍县为凤翔县,二县同城而治,升郡为凤翔府。宝应元年(762年)省凤翔县入天兴县。北宋熙宁末至宣和末秦凤路治于凤翔府。金大定十九年(1179年)改天兴县为凤翔县;二十七年置凤翔路,治凤翔府。元初废凤翔路。1913年废府存县,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1年迁治驻宝鸡。1949年属宝鸡分区,1950年属宝鸡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岐山、麟游二县并入凤翔县。1960年属宝鸡市。1961年以原域析出复设岐山、麟游二县,属宝鸡地区。1971年属宝鸡市。地处关中盆地、黄土高原过渡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麦、玉米为主。虢王镇为本省“秦川牛”基地之一。有酿酒、化工、建材、造纸、陶瓷、农机、木器、纺织等工业。特产西凤酒、木版年画、泥塑、剪纸、烟花纸炮、皂素、皂金漆器、西凤草提篮、草帽等。凤麟、凤千公路和西宝公路北线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秦穆公墓、秦公陵园、雍城遗址和东湖公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黟山

    即黄山。在今安徽黄山市。黄山古称三天子都山。黟、歙建县后,通称黟山。东段走向,偏向东北,称北黟山。此段山势峻峭,古属僻远深山区,开发较晚。唐天宝间,太平建县后,始见黄山之名,《元和志》卷28太平县载:

  • 袖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。治所在今云南丽江坝子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。吐蕃废。

  • 绥州

    ①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置,治所在安宁郡安宁县 (今陕西绥德县东南五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绥德、清涧、子长、子洲、米脂、佳县、吴堡等县及横山县东部、榆林市南部地。隋大业元年 (605)改为上州,三

  • 九矶滩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北三十里沅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沅江”条下:九矶滩“矶凡有九,环峙中流,长可二里”。

  • 巴颜喀喇山

    又称大黑山、紫山、闷摩黎山。在今青海中部偏南。为昆仑山脉南支。西接可可西里山,东接岷山及邛崃山。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。西北一东南走向。海拔5000—6000米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枯尔坤山“今黄河

  • 光堡驿

    又名苏木哈喇垓、苏木哈喇灰。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哈密市西七十里头堡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0哈密厅:头堡驿,“回语呼其地曰苏木哈喇灰。注:苏木,部落也。其地在前明为哈喇灰人所居也。……堡甚小,居民二十

  • 资阳县

    北周武成二年 (560) 于资中县故城置,为资州资阳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资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31资阳县: “因资水为名。” 隋开皇三年 (583) 为资州治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属资州。元省入简州。明洪武

  • 云岩山

    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光泽县:云岩山在“县南一里。苍翠秀拔,高入云表。上有湖,天欲雨,则涌沸如雷”。②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左州:云岩山在“州东三里。岩

  • 伏陆水

    即阿伏斤水。在今陕西甘泉县东北三十里。

  • 宜北县

    ①1914年改安化县置,属广西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。民国《宜北县志》 第三编: “以其在宜山之北”,故名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与思恩县合并为环江县。②1947年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