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隆堡
即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。清吴崇光《川藏哲印水陆记异》:“第十四站:住冷碛,行窄路。二十里至兴隆堡,又名龙坝铺, 系大市镇。”
即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。清吴崇光《川藏哲印水陆记异》:“第十四站:住冷碛,行窄路。二十里至兴隆堡,又名龙坝铺, 系大市镇。”
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江南岸。相传三国吴筑。东晋南渡后曾侨置琅邪郡于此。《晋书·元帝纪》: 东晋永昌元年 (322),王敦以诛刘隗为名举兵,“刘隗军于金城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
俗称螺蛳门。元末杭州城东门之一。清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拆除。
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北。元属田州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属田州府,成化三年(1467)徙废。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北。属邕州。明成化三年(1467年)废
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。东汉属齐国。西晋属东东莞郡。永嘉后废。
①西汉置,属六安国。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29寿州霍邱县:“古泉水之阳,故名阳泉。”东汉属庐江郡。三国魏移治今霍邱县东北,淠河入淮口附近。南朝宋废。②三国蜀置,属广汉郡。治
在今四川越西县东普雄河岸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 同治年间,越嶲彝民起事,周达武率兵镇压,“进驻保安,攻降浴马里、阿波落、跑马坪、燕麦厂,遂克普雄石城”。
明置,属迁安县。长城关口之一。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七十里青山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青山口关在 “县西北九十里。北县境之青山口也。西接遵化县境之大喜峰口,凡七关口,相距六十里。嘉靖二十一年,三
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 雷公洞 “天色阴晦,则其中隐隐有如雷。两壁峻立,形如佛像”。在湖南省凤凰县西北部,高久山东麓。为石灰岩溶洞。因雷雨时洞中有雷声回响,村人以为神,故名。
北宋置,属历阳县。即今安徽和县南四十里白桥镇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和县南白桥。宋置。
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恭城县: “又东有势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 势江 “在恭城县东四十里。源出仲家瑶洞中,流合乐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