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福寺

兴福寺

①又名破山寺。在今江苏常熟市北,虞山东北麓破龙涧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平江府:兴福寺“在常熟之破山。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。唐常建作《破山寺后禅院》诗,宋米芾手书,清言如泗勒石。称三绝碑。

②在唐长安城修德坊北隅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0:兴福寺“本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宅。贞观八年,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,立为宏福寺。神龙中,改为兴福寺”。《类编长安志》卷5:“太宗时,广召天下名僧居之。沙门玄奘于西域回,居此寺西北禅院翻译。寺内有碑,面文贺兰敏之写《金刚经》,阴文寺僧怀仁集王羲之写太宗《圣教序》及高宗《述圣记》,为时所重。”


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。创建于南齐,原称大慈寺,又称破山寺。梁大同三年(537年)改称兴福寺。唐、宋时多次兴废,现寺内建筑多为明、清遗物。1980年对殿宇廊庑进行整修,并重塑佛像。寺坐北面南,寺前有香花桥,过桥有门楼,上额书“毗尼法界”四字。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韦驮殿、大雄宝殿,还有救虎阁、空心亭、廉饮堂、印心石室、日照亭等。《常少府题破山寺诗碑》高1.43米,宽0.7米,传为米芾书。诗旁刻“乾隆三十七年,言如泗附识”二行。《吴越忠懿国王造全国阿育王舍利塔碑》计3块,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年)憨山沙门德清书,内记载万历年间顾耿光造父莹得阿育王塔事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苏州太守童华草书碑,上刻“唐时旧寺今犹在,闻有高僧号破山。绿竹生孙随处是,白云出岫不知还。游冶到头眠后悔,繁华弹指失前欢。吴中弟子痴迷久,现宰官身说法难”的诗句。寺旁有四高僧祠,立僧塔五座。1982年修塔院,门前立冲天式柱两根,柱上刻清钱谦益书“异代并成罗汉果,空山时落曼陀花”的对联。为常熟市著名的佛教遗迹,亦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林部

   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第四子阿尔楚博罗特之孙苏巴海,始号所部为巴林,隶属察哈尔汗。天聪二年(1628),苏巴海孙色特尔与其子、侄,因不堪林丹汗掠夺,率部往依科尔沁部,复从科尔沁归附后

  • 洞山寺

    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。本名普利寺,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,世号洞山宗。元末毁。明重建。清康熙八年 (1669) 修。

  • 金溪 (谿) 水

    在今江西金溪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4抚州府: 金溪水 “在金溪县上幕岭东。水色如金,县因以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金溪水“在金溪县北。源出上幕岭,东西分流,经疏山入旴水。水色如金,故名”。

  • 虎冈山

    在今福建永定县北虎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虎冈山在 “县北五十余里。两山相合,林木阴翳。亦曰斧山”。

  • 云际山

    ①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百余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1德庆州:云际山“在泷水县西南”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云际山“耸拔为诸山最,四时常有云雾蒙其上。一名云雾山。下有温泉”。②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北十里。

  • 沈壁山

   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沈壁山“在县(治今武康镇)东北十五里。山有九峰,迤丽相接,昔有沈氏壁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艾蒿岭

    在今陕西志丹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保安县:艾蒿岭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即子午岭之异名也。绵亘于延、庆两郡间,几数百里云”。

  • 王布田

    又作王步田。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。见乾隆五十年(1785)《云南六猛旧图》。因最早在此开街的商人叫王布田而得名。

  • 冉堌集

    即冉固。今山东定陶县东南冉堌镇。

  • 柳山寨

   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柳山镇。明嘉靖 《临朐县志》: 柳山寨 “在县东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