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海县

兴海县

1943年改大河坝设治局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。1958年迁治子科滩(今兴海县)。


在青海省东部,东界黄河,南倚阿尼玛卿山。属海南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.31万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辖2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子科滩镇。本共和县地,1939年析置兴海设治局(因治地在大河坝,亦称大河坝设治局)。因时适逢青海地方官僚资本“德兴海”商号建立,遂取其中“兴海”二字为设治局名,后改县时仍沿用。现释为“振兴青海”。1943年改设治局为兴海县。1947年省直辖。1952年改为兴海藏族自治区。1953年复为县,隶海南藏族自治区(1955年改为自治州)。1958年移治子科滩。西和北部鄂拉山及其支脉河卡山横贯,南部处青南高原阿尼玛卿山北麓;东为黄河谷地。中部为山地、台地;东北部为台地盆地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经济以牧业为主,是青海省牧业县之一。牧养藏系羊、牦牛为主。河谷地带种植春小麦、青稞、油菜籽、马铃薯、蚕豆等,兼种少量蔬菜、水果。产冬虫夏草、大黄、秦艽、黄芪、羌活、雪莲等药材和野牦牛、野驴、马、鹿、香獐、棕熊、雪鸡等野生动物。矿产有金、银、铜、铅、锌、石膏、石灰石、大理石等,尤以金、银、煤、铜、锌储量大,品位高。工业有采矿、电力、建材、机械修配、畜产品加工、粮油加工等。青康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切吉古城、龙曲古城、夏塘古城、赛宗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司

    亦作沿边溪洞宣慰使司。元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 置,属四川行省。后隶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播州军民安抚司 (今贵州遵义市)。辖境相当今大半个贵州省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遵义市。后废。

  • 梅回 (迴) 寨

    北宋置,属繁畤县。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一百里迷回村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代州繁畤县有 “梅回” 寨,即此。

  • 鸡西县

    1949年8月改鸡宁县置,属松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鸡西市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旧县名。1949年改鸡宁县置,治今黑龙江省鸡西市。1956年撤销,改设鸡西市。

  • 关城

    即阳平关。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魏军分道入蜀,“使护军胡烈等行前,攻破关城”,即此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汉水又西南径关城北。”《北史·王悦传》:梁将梁深以白马城降,“时梁武

  • 伯阳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十七年(前282),“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”。西汉置邯会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七年(前282年),

  • 东河阳县

    南朝宋改河阳县置,为东河阳郡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,洱海东岸大成村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东晋改河阳县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南。为东河阳郡治。南朝梁末废。

  • 热海

    亦名大清池、亦思宽、亦息渴儿、图斯库勒、特穆尔图淖尔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“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,或名热海,又谓咸海。周千余里,东西长,南北狭。” 唐永淳初

  • 和丰 (豐) 县

    1944年改和什托罗盖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1954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

  • 清沟镇

    明置,属盐城县。即今江苏阜宁县西南青沟镇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阜宁县西南青沟,接淮安市楚州区界。旧为山阳(今淮安市楚州区)、盐城间水路要冲,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茱萸江

    即资水。在今湖南省中部。《水经· 资水》: “东北过邵陵县之北。” 郦道元注: “县治郡下南临大溪,水径其北,谓之邵陵水……自下东北出益阳县,其间径流山峡,名之为茱萸江,盖水变名也。”《太平御览》 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