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海县

兴海县

1943年改大河坝设治局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。1958年迁治子科滩(今兴海县)。


在青海省东部,东界黄河,南倚阿尼玛卿山。属海南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.31万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辖2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子科滩镇。本共和县地,1939年析置兴海设治局(因治地在大河坝,亦称大河坝设治局)。因时适逢青海地方官僚资本“德兴海”商号建立,遂取其中“兴海”二字为设治局名,后改县时仍沿用。现释为“振兴青海”。1943年改设治局为兴海县。1947年省直辖。1952年改为兴海藏族自治区。1953年复为县,隶海南藏族自治区(1955年改为自治州)。1958年移治子科滩。西和北部鄂拉山及其支脉河卡山横贯,南部处青南高原阿尼玛卿山北麓;东为黄河谷地。中部为山地、台地;东北部为台地盆地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经济以牧业为主,是青海省牧业县之一。牧养藏系羊、牦牛为主。河谷地带种植春小麦、青稞、油菜籽、马铃薯、蚕豆等,兼种少量蔬菜、水果。产冬虫夏草、大黄、秦艽、黄芪、羌活、雪莲等药材和野牦牛、野驴、马、鹿、香獐、棕熊、雪鸡等野生动物。矿产有金、银、铜、铅、锌、石膏、石灰石、大理石等,尤以金、银、煤、铜、锌储量大,品位高。工业有采矿、电力、建材、机械修配、畜产品加工、粮油加工等。青康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切吉古城、龙曲古城、夏塘古城、赛宗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郑邑,名留。后为周大夫刘子采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一年(前712),“王取邬、刘、��、邘之田于郑”。又,昭公二十三年(前519),“单子、刘子、樊齐

  • 温泉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温泉州置,治所在温泉县 (今广西宜州市东南清潭村)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为温泉州。

  • 垣雍

    即春秋时之衡雍。战国为韩邑,后属秦。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圈城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昭襄王四十八年 (前259) 十月,“韩献垣雍”。又,《魏世家》: 无忌谓魏王曰,“ (秦) 有郑地,得垣雍,决荥泽水灌大

  • 金流镇

    北宋置,属眉山县。在今四川夹江县东北三洞镇。

  • 亚父冢

    亦作亚父山。在今江苏徐州市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彭城县有亚父冢。《宋书·张畅传》:元嘉二十七年(450),魏“(拓拔)焘始至(彭城),仍登城南亚父冢,于戏马台立氈屋”。

  • 缘胡山

    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北喇嘛湾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云中郡桢陵县: “缘胡山在西北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南入桢陵县西北缘胡山,历沙南县东北,两山二县之间而去。” 光绪 《山西通志·山川考》 谓

  • 水南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)置,后为天水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北长道镇。北周省入长道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年)置。治今甘肃省西和县北长道镇。为天水郡治。西魏为南天水郡治。北周废。

  • 荔平关

    ①西汉置,属荔浦县。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7桂州荔浦县: “县南有荔平关,今废。”②唐置,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冯乘县: “有荔平关。”

  • 三瞻

    瞻对土司有上瞻、中瞻、下瞻之分,故称“三瞻”。在今四川新龙县境。《清史稿·鹿传霖传》:光绪年间,率兵“渡雅龙江抵瞻巢,斩馘过当,尽收三瞻地”。

  • 堡口市

    即浦口市。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