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兰陵县

兰陵县

①战国楚置,治所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兰陵镇。秦属东海郡,南朝宋省入丞县。北魏复置,属兰陵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徐州。大业初又废。

②东晋太兴初侨置,为兰陵侨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六十里万绥镇。南朝宋为南兰陵郡治。梁移治今江苏丹阳市东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曲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兰陵城,“《志》云:府城西北六十里为千秋乡之万岁镇。今名阜通镇。有古青城,城南为圆坛,西为方坛,盖萧齐篡位后,以兰陵为其汤沐邑,因置此为郊祀之所。稍西南即兰陵城也”。

③隋大业初改丞县置,属彭城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峄城镇西北一里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改丞县。别置兰陵县于今苍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兰陵镇,属鄫州。贞观元年(627)省入丞县。金明昌六年(1195)改丞县复置,属邳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南旧峄县。兴定中为峄州治。元至元二年(1336)省入峄州。

④1947年革命根据地由山东临沂、峄县及江苏邳县析置(原兰西办事处旧地)。治所在兰陵(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)。1949年迁治台儿庄(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台儿庄)。1953年撤销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战国楚置,治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镇。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,即此。后屡有废复,隋大业初废。(2)东晋元帝大兴初侨置,治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万绥镇。南朝梁废。(3)南朝梁武帝时改武进县置,治今江苏省丹阳市东北。属南兰陵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曲阿县。(4)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来安县境。北齐废。(5)隋大业初改氶县置,治今山东省枣庄市南峄城镇。属彭城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名氶县。金明昌六年(1195年)又改兰陵县。贞祐末移治今枣庄市峄城镇南,兴定中为峄州治所。蒙古还治今峄城镇。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入峄州。(2)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3年5月由峄县、滕县、铜山县、邳县分设兰陵办事处。同年8月改设兰陵县。1945年撤销,并入峄县。1949年复设兰陵县,治今枣庄市台儿庄区。1953年撤销,划归峄县和苍山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州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新安县(今河南义马市石河村北)。仁寿四年(604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新安郡复置,治通洛城(即今河南新安县)。辖境相当今新安、渑池二县及孟津县一部分。贞观元年(

  • 华阳镇

    ①明置,属望江县。即今安徽望江县东南十五里华阳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望江县:华阳镇,“《志》云:镇滨江,与宿松界沙湾角、毛湖洲一带,形援相接,向为奸盗渊薮,有官军巡戍”。②即今陕西洋县北

  • 斜桥镇

    ①又名陈阜镇、善因镇。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靖江县: “斜桥镇在城东二十五里。亦即善因镇。”②民国初置,属海宁县。即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西南二十六里斜桥镇。(1)在

  • 金口

    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。为金溪水注入抚河之口,因名。《陈书·周文育传》: 永定三年 (559),讨王琳、余孝励,“文育遣吴明彻为水军,配周迪运粮,自率众军入象牙江,城于金口”。王琳攻周迪,“迪等败绩,文育

  • 涂 (塗) 松镇

    又名杜松。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三十五里涂松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: 涂松镇 “镇有涂松冈,因名。《志》 云: 镇西达沙头,东连龙市,东北为横泾及甘草泾。东南为七鸦浦及茜泾,盖水陆交会处也。自唐以来

  • 巴铃箐

    即今贵州兴仁县东北巴铃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“阿坚屯”条引《黔记》:“自(安南县)南门小路四十里至阿坚屯,三十里至独脚屯,四十里至巴铃箐,树木蓊翳。”

  • 朱居槃国

    亦作朱驹波、悉居半、朱居、朱居波、朱俱槃。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乡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景明三年(502),疏勒、朱居槃等“并遣使朝贡”。

  • 眺山

    在今河北满城县东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满城县: 眺山 “巍然特立,可以眺远,因名。山北有五马、黄金二洞,容数百人”。

  • 贞惠公主墓

    唐渤海国第三代文王大钦茂次女之墓。在渤海早期都城旧国(今吉林敦化市敖东城)南十里六顶山南麓。公主死于渤海宝历四年(777),三年后葬此。该墓早年被盗掘,后经清理,出土墓志一方,计七百二十五字,详记贞惠

  • 三门市

    即今湖南株洲县(渌口镇)西南二十四里三门镇。因湘江中有三门滩,故名。原属湘潭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湘潭县图:县东南有三门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