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八阵图

八阵图

①又名诸葛亮八阵。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1新都县:“诸葛亮八阵,在县北十九里。” 《寰宇记》卷72新都县引李膺《益州记》云:“稚子阙北五里武侯八阵图,土城四门,中起六十四魁,八八为行,魁方一丈,高三尺。”今尚存残垒三处。

②亦称八阵碛。相传三国蜀相诸葛亮所造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二里,梅溪河注入长江处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浦沙丘之上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8引《荆州图副》云:“永安宫南一里,渚下平碛上。周回四百十八丈,中有诸葛武侯八阵图。聚细石为之,各高五尺,广十围,历然棋布,纵横相当,中间相去九尺,正中开南北巷,悉广五尺,凡六十四聚。或为人散乱,及为夏水所没,冬水退后,依然如故。”又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“垒西聚石为八行,行八聚,聚相去二丈许,谓之八阵图。”唐杜甫《八阵图》诗云: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,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”

③在今陕西勉县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(定军)山东名高平,是亮宿营处, ……营东即八阵图也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2西县:八阵图“在县东南十里。诸葛亮叠细石为图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 “督军坛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八阵图,在定军山下,图列八阵,聚细石为之,各六十四聚。又有二十四聚,作两层,每层各十二聚,其迹尚存。或为人所散乱,及夏水没,水退如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盖山

    在今湖北石首市东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:龙盖山“在县东二里。县之主山也。与繍林,马鞍为三峰,俱错列江滨。《水经注》:‘大江右有龙穴水口’。今龙盖山上有石湫,号龙穴水,下流入江。相传唐李卫公征萧

  • 柴达木盆地

    在今青海西北部阿尔金山、祁连山、昆仑山间。东西长800公里,南北最宽处350公里,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。海拔2600—3000米。“柴达木”,蒙古语意为 “辽阔的地方”。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6:

  • 五号山

    在今广西南宁市南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6邕州:武号山,“《皇朝郡县志》云:在城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宣化县:武号山“山势雄武,拱向城郭,为邕江之砥障。一名五象山”。

  • 下旺土司

    明嘉靖七年(1528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那升村(旧下旺)。清光绪二年(1876)属百色直隶厅。1918年废入思林县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北下旺。属思恩府

  • 御宿

    西汉武帝时园名,在今陕西长安县南。《汉书·元后传》: “夏游御宿、鄠、杜之间。” 又 《扬雄传》: “武帝广开上林,南至宜春、鼎胡、御宿、昆吾。” 《三辅黄图》 卷4: “御宿苑,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。

  • 和硕特西后 (後) 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后旗: “牧地跨柴集河,其水北注盐池。东至锡喇盐海子、察罕托罗海,南至合约尔巴尔克,西至布隆吉尔河源,北至

  • 靖海所城

    即今广东惠来县东南六十里靖海镇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移神泉巡司于靖海所城,即此。

  • 汉兴县

    ①东汉末置,属会稽南部都尉。治所即今福建浦城县。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)改名吴兴县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东汉建安八年(203),洪明等五人“各率万户,进屯汉兴”,吴将贺齐自建安进讨,破之。即此。

  • 安达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郑和群礁的东端。中国渔民向称银饼、银锅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依鲁德礁。1947年改名安达礁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安达礁“礁东北西南斜列,长4.25浬,宽由200码

  • 小江盐场

    即今广东饶平县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小江盐场“在饶平县东南黄冈镇。明置盐课司,管四栅:黄冈迤东为大港栅,又东为高桯栅,又东为大桯栅,又东为柘林栅。今仍置盐课司”。1952年饶平县迁治于此。在今广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