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尔素站
亦作黑尔素、黑而苏。清置,在今吉林公主岭市南二龙山附近。清杨宾《柳边纪略》卷2:“火烧岭三十里至黑而苏站,三十里至小孤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内:“大孤山站又西南六十里至克尔素站,又西南八十里至叶赫站。”
亦作黑尔素、黑而苏。清置,在今吉林公主岭市南二龙山附近。清杨宾《柳边纪略》卷2:“火烧岭三十里至黑而苏站,三十里至小孤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内:“大孤山站又西南六十里至克尔素站,又西南八十里至叶赫站。”
又作白。在今湖北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王彦战败桑仲, 追奔至白碛, 即此。在今湖北省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王彦败桑仲,追至白碛,即此。
在今贵州独山县西南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山麓斗绝,山顶平坦,有蛮民二百余家居之,造梯以登。半崖下流泉涌出, 四时不涸。”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 引《独山州志》:“境内仲家苗,依山以居。”
亦作蒲渡河场。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蒲河镇。清同治 《綦江县志》 卷1: 蒲渡河在 “南七十里”。
即小峡。在今青海平安县西小峡乡境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峡口山“亦名小石峡”。
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(百灵庙镇) 北之艾不盖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夏州塞外道: “二百三十里至帝割达城,又东北至诺真水汊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艾不盖河。唐景龙二
即今云南永善县西南四十八里米贴。清雍正六年(1728)于此置永善县。雍正八年(1730)迁治今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1951年迁治井田镇(即今永善县)。“米贴”系由彝语“咪贴”音译转写。“咪”意为天,“贴
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石洞水在“县西南十里。源出县南二十里竹山洞,北流经杨河山,会白沙水,过县治南南浦桥下,绕学前为学前江,又东北出城合于龙河”。
亦作告平城。在今陕西华阴市西三十里敷水之西。《晋书·刘沈传》: “ (河间王) 颙时顿于郑县之高平亭。” 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敷西县有“高平城”。在今陕西省华县东。北魏时属敷西县。
1949年3月当地解放后由临榆县析置,属辽西省。治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1952年划归河北省,由秦皇岛市管辖。1953年撤销并入秦皇岛市。旧市名。1949年由临榆县析置。治山海关西口(今河北秦
①东汉末置,治所在沾县(今山西昔阳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昔阳、左权、和顺、平定等县境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废。孝昌二年(526)复置,治所在乐平县(以沾县改名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②唐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