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光泽县

光泽县
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析邵武县地置,属邵武军。治所即今福建光泽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1邵武军光泽县:“以乡为名。”元属邵武路。明、清属邵武府。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


在福建省西北部、富屯溪上游,邻接江西省。属南平市。面积 2232 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杭川镇。五代北周至北宋初为邵武县之财演镇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于镇置光泽县;划邵武县之光泽、鸾凤二乡隶之,故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邵武军光泽县:“本邵武县地,皇朝(宋)太平兴国六年,割邵武之光泽、鸾凤二乡,于县之西八十里、地名财演镇立光泽县,以乡为名。”属邵武军。元属邵武路。明、清属邵武府。1913年属北路道,次年改称建安道,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49年9月属第一专区,1950年3月改称建瓯专区,9月改称建阳专区。1956年属南平专区。1971年属建阳地区,1988年改称南平地区。1994年属南平市。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地区,富屯溪及其支流西溪和北溪流贯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稻、甘薯、茶叶、笋干、香菇、药材等。多松、杉、竹,森林覆盖率达67.7%。霞洋、龙来舟一带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。水力资源丰富,为全国农村基本电气化县之一。工业有机械、森工、化肥、水泥、食品、电力、纺织等。鹰厦铁路斜贯。福花、水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杉关、铁牛关、洞光岩、清建司前泰安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庆府

    北宋明道二年(1033),西夏升兴州置,为国都。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老城。西夏天庆十二年(1205)改名中兴府。西夏明道二年(1033年)升兴州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。1038年起为西夏国都。辖境

  • 赵台 (臺) 山

    在今陕西安康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引 《元和志》: 赵台山 “在西城县南二里。梁代汉水泛溢,人皆走此山上”。

  • 宁塔

   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宁塔一带。藏语意为向阳坡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
  • 大峪口

    ①亦作大谷口。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大峪口村。明永乐中置巡司于此。清裁。②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大峪口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大峪口“在怀仁县西南四十里大峪口村。高二十丈有奇,盘曲二里,连左云县之四峰山”。

  • 弘农郡

    ①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、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、社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。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

  • 为美县

    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于溢浦适侣赕甸置,属仁德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置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雨布村。为仁德府治。

  • 陵水驿

    在今广东化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化州: 陵水驿 “在州治南”。

  • 利州路

    北宋咸平四年(1001)分西川路置,治所在利州(今四川广元市)。皇祐三年(1051)移治兴元府(今陕西汉中市)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、南部以北,通江、平昌以西,平武、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,子午河、星

  • 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 西北十里纪南城。楚文王定都于此。昭王十年 (前506) 吴师入郢,即此。后昭王曾迁都鄀 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,惠王初又曾迁都鄢,不久皆迁回。顷

  • 洪江砦

    北宋元祐五年 (1090) 置,属黔阳县。即今湖南洪江市。因洪江溪而名。明置洪江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