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保宁军

保宁军

①唐方镇名。兴元元年 (784) 以河东节度使号为保宁军,治所在太原府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)。贞元三年 (787) 复为河东节度使。

②五代方镇名。五代唐天成四年 (929) 后蜀分东川置,治所在阆州 (今四川阆中市)。《新五代史·安重诲传》: “分阆州为保宁军,以李仁矩为节度使,以制 (董) 璋,且削其地,璋以兵攻杀仁矩。” 北宋初废。


(1)唐方镇名。兴元元年(784年)改河东节度使置,治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太原、阳泉、盂县、昔阳、祁县、文水、阳曲等市县。贞元三年(787年)复为河东节度使。(2)五代方镇名。后蜀时置,治阆州(今四川阆中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、仪陇、剑阁、巴中等市县。北宋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威镇堡

    亦作威振堡。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平罗县东北威镇堡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二》: 威镇堡 “本朝初设把总,嘉庆十五年改设外委。东北有边墙一道,即北长城也。下有东西二闇门,为汉夷互市处”。

  • 平夷堡

    即平夷关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三十六里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弘治二年(1489),“松潘番寇杀伤平夷堡官军,命逮指挥以下各官治之”。

  • 大诸葛堰

   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六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大诸葛堰“在保山县南法宝山下,周遭九百八十余丈,中深二丈,汉诸葛武侯所浚。岁久淤涨,明成化三年巡按朱修筑,水分口为三,泄以灌田,俗呼为大海子

  • 郎寨土司

    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松潘镇漳腊营。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塔藏乡东南郎寨。后废。

  • 渣江市

    即今湖南衡阳县 (西渡镇) 北四十六里渣江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 设县丞驻此。

  • 白碛

    又作白��。在今湖北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王彦战败桑仲, 追奔至白碛, 即此。在今湖北省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王彦败桑仲,追至白碛,即此。

  • 罗韶县

    唐置,属汤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境。后废。

  • 平茶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八年(1375)分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置,属酉阳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美沙乡(司城街),十七年(1384)属四川布政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。

  • 万寿坡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翠竹峰下。清嘉庆《峨眉县志》卷1:万寿坡在“县西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苍梧山

    ①即郁林山。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云台山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东海县:“苍梧山在县东北二里。古老相传,此山在海中,后飞至此。”②亦曰九疑山。即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山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舜“南巡狩,崩于苍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