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金山、金娑岭、金莎岭、金沙岭。即今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。《新唐书·契苾何力传》:永徽中,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,“寇庭州,陷金岭”。《宋史·高昌国传》 引王延德 《高昌行纪》: “历交河州,凡六日,至
①元置,水站,即今湖南祁阳县东南白水镇。明废。②元置,即今甘肃平凉市东南白水乡。明废。
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。清道光 《蓬溪县志》 卷2: 蓬南场在 “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……通合州、定远大道”。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。面积80平方千米,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,人口3940。因
余暨(今浙江萧山市)、余姚、余杭三县,古人习称三余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汉末,童谣云:‘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。’”宋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卷2谓“三余”为余干(今江西余干县)、余姚、余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1925年由济宁道分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临沂县 (今山东临沂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、莒县、莒南、日照、五莲、郯城、蒙阴、沂水、沂源、沂南、平邑、费县、苍山、临沐等市县地。1928年废。
在今江西黎川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弋阳隘在“县西六十里。与南丰县接界,今为弋阳铺”。
北周置,属石州。治所在窟胡县 (今山西中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窟胡县(今山西中阳县西北)。属石州,领一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一带。隋开皇初省。
①即今浙江建德市东南大洋镇。南宋乾道中范成大去岭南,途宿于此。②即大阳集。今山东东平县北大羊乡。道通肥城。民国《东平县志》图作大羊。
明洪武十八年 (1385) 改凭祥洞置,即今广西凭祥市。永乐二年 (1404) 升为凭祥县。
春秋楚灭陈国置。秦为陈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。秦末陈涉称王都此。西汉为淮阳国治。东汉为陈国治。西晋属梁国。北魏省入项县。古县名。本西周陈国。战国楚灭之置县,治今河南省淮阳县。汉以后,历为淮阳国、陈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