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置,为上谷郡东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赤城县南。属上谷郡。为东部都尉治。东汉废。《水经注·沽河》:阳乐水(《汉志》作乐阳水)经女祁县故城南。
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)以避裕宗讳改隆兴路置,为江西行省治。治所在南昌、新建二县(今江西南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南昌、新建、丰城、进贤、奉新、靖安、武宁、修水等市县地。明初改为洪都府。元至元二十一年
西藏古地名。地约在今西藏北境之唐古拉山口,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鹘莽驿,唐使入蕃,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。” 其山名鹘莽山,其下有鹘莽峡即唐古拉山南麓之索曲河上游。
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乐亭县: 胡家坨堡为 “民堡”。
原名鱼池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鱼池。五代汉乾祐元年 (948) 黄河决口于此。称为鱼池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元年 (954),“河决灵河、鱼池、酸枣、阳武、常乐驿、河阴、六明镇、原武凡八口,至是分
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。明置阮里河卫以此名。
即今湖南株洲县治渌口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长沙有渌口戍,即此。即“渌口”。
1912年于化林坪置,属康安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。1914年废入泸定县。
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置,为祺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。宣和三年 (1121)废。古县名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孟屯沟。为祺州治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。
即今湖南新邵县驻地酿溪镇。原属邵阳县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邵阳县图: 县北有酿溪市。1952年置新邵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