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畿道
唐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关内道南部置,为十五道之一。治所与关内道同在长安县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。乾元元年(758) 废。
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析关内道南部置,治京城(今陕西西安市)内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
唐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关内道南部置,为十五道之一。治所与关内道同在长安县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。乾元元年(758) 废。
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析关内道南部置,治京城(今陕西西安市)内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
①在今河北无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无极县: 康城 “在县北五里。相传慕容燕所筑。一名康王台”。②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三十五里康城村。《寰宇记》 卷7阳翟县引 《洛阳记》 云: “夏少康故邑也。”《
在今宁夏银川市及永宁县境,唐徕渠西。《清一统志· 宁夏府一》: 靖虏渠 “旧名李王渠,乃元昊废渠也。明弘治中,巡抚王珣言,本边旧有古渠三道,东为汉渠,中为唐渠,现通水利,惟西一渠,逼在山下,今大半淤塞
十六国后赵建,在今河北蠡县南。《晋书·慕容㑺载记》: 永和七年 (351), 遣慕容评攻王午于鲁口,“评次南安,王午遣其将郑生距评。评逆击,斩之,侯龛逾城而降”。即此。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玄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东南。贞观初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以临泃邑置,治今河北省三河市东。属玄州。贞观初省。
①清嘉庆九年 (1804) 建,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三河口乡。嘉庆 《马边厅志略》 卷2: 柔远堡 “为防护控险扼要,为边境御夷第一形胜之地”。②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
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安庄卫: 荻卢池“周回八里,中有小岛。居人资以灌溉”。
即今贵州锦屏县北亮江村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 “秀洞铺” 条下: 又有 “亮江铺” 等皆戍守处。
清光绪十三年(1887)置台湾县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896年设台中县,以位于台湾岛中部而名。此后先后改设台中厅、台中州。1945年改设台中县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中市。1950年迁治丰原镇(即今台
在今广东阳东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罗琴山 “在州西二十里。昔罗含尝携琴游此山,故名。山顶有石如棋盘,云仙人常枰棋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罗琴山在 “县西二十五里。高三百余
在今山西广灵县西作疃村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灵县:“作疃池在县西十三里,东注于壶流川。今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