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都

五都

①战国齐以国内五城置五都,性质略同于其他各国的郡,设有经过选练的常备兵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齐宣王“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,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”。《索隐》:“五都即齐也。按:临淄是五都之一也。”五都无定说,一说为临淄、平陆、高唐、即墨和莒。

②西汉都长安,以洛阳、邯郸、临菑、宛、成都为五都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王莽“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,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、邯郸、临甾、宛、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”。

③三国魏都洛阳,以长安(西汉故都)、谯(皇室本都)、许昌(汉献帝旧都)、邺(曹操时魏都)、洛阳为五都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黄初二年(221)一月,“改许县为许昌县”。注引《魏略》云:“改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、洛阳为五都。”

④唐宝应元年(762)以京兆府为上都,河南府为东都,凤翔府为西都,江陵府为南都,太原府为北都,合称五都。

⑤泛指繁华都市。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周览九土,足历五都。”李善注:“五都,五方之都也。”


(1)战国齐置五都,即国都临淄及别都高唐、平陆、博、邶殿,或以为后二都可能是即墨和莒。性质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郡,主要为军事目的。五都都驻有选练的常备兵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齐宣王曾用五都之兵灭燕。(2)西汉时首都长安以外的五个大都市,即雒阳、邯郸、临淄、宛、成都。 (3)三国魏都洛阳,黄初二年(221年)又以长安(西汉故都)、谯(皇室本贯)、许昌(汉献帝旧都)、邺(曹操时魏都)与洛阳合称五都(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注引《魏略》)。(4)唐宝应元年(762年)以京兆府为上都,河南府为东都,凤翔府为西都,江陵府为南都,太原府为北都,合称五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埠头镇

    即湟里镇。今江苏武进县西南七十里湟里镇。在浙江省仙居县西部。面积69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埠头,人口4200。昔为永安溪船埠,故名。1950年设埠头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

  • 南晋寿郡

   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(436) 以侨流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晋寿县 (亦作南晋寿县,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)。梁为东益州治。北周改为九陇郡。南朝宋元嘉十二年(435年)置,治南晋寿县(今四川彭州市西北)

  • 台头堡

   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元城县:“台头堡在府城南。其地有高台,相传魏惠王拜郊台。村因以名。”

  • 中陵县

    西汉置,属雁门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城镇北。东汉属定襄郡,建安末年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北。属雁门郡。东汉建安末废。

  • 木朵路

    元至元三十年(1293)以金齿木朵甸置木朵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景栋以东。后废。泰定三年(1326)复置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府。后废。元至元三十年(1293年)以金齿木朵甸户

  • 金生城

    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辛博。南诏后期属丽水节度。唐樊绰 《云南志》卷6: “眉罗苴西南有金生城。”在今缅甸克钦邦孟珙南伊洛瓦底江西岸。唐天宝后属南诏丽水节度。《蛮书》:“从上郎坪北里眉罗

  • 尼提山口

    又作衮拉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南六十里。藏语意为冬山口。原是在我国达巴守境内的一个山口。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、香客可以通过此山口互通往来。

  • 中心台

    在今北京内城鼓楼西侧。元置,以其为元大都城中心而名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54引元《析津志》:“中心台在中心阁西十五步,其台方幅一亩,以墙缭绕。正南有石碑,刻曰中心之台,实都中东、南、西、北之中也。”

  • 葡萄宫

    又作蒲陶宫。汉上林苑中的离宫,在今陕西周至县境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3: “葡萄宫,在上林苑西。汉哀帝元寿二年,单于来朝,以太岁厌胜所,舍之此宫也。”《陕西通志》 卷72引 《雍胜略》 在周至县境。

  • 戎城镇

    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废戎城县置,属苍梧县。即今广西苍梧县。明为戎墟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