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寨堡
明置,即今山西五寨县城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岢岚州:五寨堡“东去宁武关神池堡八十里,堡城嘉靖十六年筑,万历八年增修,周五里有奇。镇西卫五所屯牧于此,故名五寨”。
明嘉靖十六年(1537年)置,即今山西省五寨县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升为五寨县。
明置,即今山西五寨县城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岢岚州:五寨堡“东去宁武关神池堡八十里,堡城嘉靖十六年筑,万历八年增修,周五里有奇。镇西卫五所屯牧于此,故名五寨”。
明嘉靖十六年(1537年)置,即今山西省五寨县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升为五寨县。
西汉置,初为侯国,后改为县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。东汉废。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。为水阳江上游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宣城县:句溪“一名东溪。水源从宁国县东乡溪岭,承天目山脚水源合流,连接至此为句溪,流向北至郡门外过也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宣城县有句溪。《舆地纪
北宋置,属修仁县。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》: 南隘关 “在修仁县西南四十里。亦曰南隘口。《九域志》: 修仁县有南隘镇,即此。《旧志》: 内外十排,东界石墙堡,南北界雒容、象州、永福,皆
即今河北易县西南六十里西山北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易州图:西南有东西山村。
南朝陈改衡州置,治所在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)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洭州。南朝陈改衡州置,治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、清远、佛冈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
又名宴喜台、燕喜台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郊。唐李白有 《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》 诗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。民国《西湖新志》卷1:“清阮元抚浙时浚湖所掘之土堆于此,故名。”
清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通河县东北西北河口注入松花江附近。因河得名。
①即万世郡。治所在万世县(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)。《寰宇记》卷137开州万岁县:“后周天和元年分巴东郡置万安郡,改巴渠为万岁(世)县,取县北有万岁谷为名。”②西魏恭帝元年(554)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万
即孙洲。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里富春江中王洲乡。《元和志》卷25富阳县:“县有王洲, 出橘,为江东之最,今见进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