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门镇

云门镇

北宋置。属石照县。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里云门镇。


在重庆合川市中部、嘉陵江左岸。面积75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云门,人口6250。以镇东有一山,高挺险峻,常有白云缭绕,如天然门户,故名。北宋乾德年间已建云门镇,明洪武年间属垫江里。清乾隆年间归明月里,光绪年间为云渠镇治所。1931年废云渠镇。1939年云门、渠嘉二镇又组建云渠镇。1941年废云渠镇,复原建制,仍置云门镇。1949年底区设此,1952年分云门镇农村增置建设乡,1953年分建设乡增置凉水乡。1956年建设、凉水两乡组建云门乡,1958年镇、乡成立云门公社。1965年析街道增置云门镇,1968年改名卫东公社,1971年复原名,1983年改乡,1985年撤乡扩镇。1992年渠嘉、天星两乡划入,次年天星乡划出。2001年天星镇部分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蔗等。特产“大红袍”红橘,为全市长江柑橘带、蚕桑基地之一。有压铸、建材、酿造、文教用品等厂。特产毛笔、酜醋、草席。为沿江及附近农村物资中转、集散地。合肖、云白公路相连,嘉陵江、渠江通轮船。嘉陵江云门大桥沟通南北。古迹有东汉崖墓群、唐释迦多宝龛、宋仿木石墓和明墓群。纪念地有刘文学墓园。为邹智故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臧家集

    即今山东栖霞市东北六十里臧家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栖霞县东北有臧家集。

  • 黄陵山

    一名湘山。在今湖南湘阴县北四十五里。上有舜二妃墓。山下有黄陵亭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湘水又北径黄陵亭西,右合黄陵水口。其水上承大湖,湖水西流径二妃庙南,世谓之黄陵庙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阴县

  • 大岯山

    “岯”音浮。又名大浮山、大巫山。在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中。《寰宇记》卷89金坛县:大岯山“在县南五十里。旧名小坯山”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大岯山“山形孤秀,颛颛居水中,望之若浮。周处《风土记》云:

  • 亨州

    北宋政和四年(1114)改羁縻霸州置,治所在嘉会县(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桃坪乡古城。一说在今汶川县西北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东北与汶川县西北邻近地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北宋政和四年(11

  • 竹东

    即今台湾新竹县东南竹东镇。台湾铁路新竹线由新竹通此。

  • 白下城

    即白石垒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。其地本名白石陂,后人在此筑白下城。《宋书·文帝纪》:元嘉二十年(443),“车驾于白下阅武”。即此。南朝齐、梁时为南瑯玡郡治。唐武德时改金陵县为白下县

  • 五云城

    即今江西万安县城。宋置县时,适有五色云见,故名。

  • 上平关

    五代梁置,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南四十五里下堡村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 “岐王所署延州节度使胡敬璋寇上平关,刘知俊击破之”。即此。北宋改上平寨。金复置上平关。在今山西省柳林县西南上坪

  • 永宁监城

    亦作永平监城。明永乐七年(1409)建。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永宁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永宁监城在“盖州南一百五十里,隶苑马寺”。

  • 笼州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治所在武勤县(今广西扶绥县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扶南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笼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扶绥县大部,崇左、上思二县部分地。唐末废。唐置,治武勤县(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