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门镇

云门镇

北宋置。属石照县。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里云门镇。


在重庆合川市中部、嘉陵江左岸。面积75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云门,人口6250。以镇东有一山,高挺险峻,常有白云缭绕,如天然门户,故名。北宋乾德年间已建云门镇,明洪武年间属垫江里。清乾隆年间归明月里,光绪年间为云渠镇治所。1931年废云渠镇。1939年云门、渠嘉二镇又组建云渠镇。1941年废云渠镇,复原建制,仍置云门镇。1949年底区设此,1952年分云门镇农村增置建设乡,1953年分建设乡增置凉水乡。1956年建设、凉水两乡组建云门乡,1958年镇、乡成立云门公社。1965年析街道增置云门镇,1968年改名卫东公社,1971年复原名,1983年改乡,1985年撤乡扩镇。1992年渠嘉、天星两乡划入,次年天星乡划出。2001年天星镇部分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蔗等。特产“大红袍”红橘,为全市长江柑橘带、蚕桑基地之一。有压铸、建材、酿造、文教用品等厂。特产毛笔、酜醋、草席。为沿江及附近农村物资中转、集散地。合肖、云白公路相连,嘉陵江、渠江通轮船。嘉陵江云门大桥沟通南北。古迹有东汉崖墓群、唐释迦多宝龛、宋仿木石墓和明墓群。纪念地有刘文学墓园。为邹智故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氏镇

    北宋开宝五年(972)降平氏县置,属泌阳县。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七十里平氏镇。在河南省桐柏县西部。面积48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氏,人口 8550。西汉为平氏县治,北宋开宝五年(97

  • 佛山县

    1929年改佛山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佛山镇(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)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2佛山县:“佛山镇有观音山,故名。”次年,移治朝阳镇(今嘉荫县)。1955年,因与广东佛山市重名,

  • 邕宁县

    1914年改南宁县置,为广西省会及南宁道治。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。1946年划城区置南宁市。1951年迁治今县东北五塘镇。1953年迁今治蒲庙镇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南宁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。

  • 雷潭

    又名雷塘。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雷潭 “在宜春县东北五里,秀江至此成潭。旧传龙潜于内,上有峭壁石罅,龙鳞印石成痕,亦名雷塘。唐韩愈有雷塘祷雨文”。

  • 扶欢山

    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八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0:扶欢县“以县东扶欢山为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扶欢山“唐以之名县。今谓之寨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扶欢山,“《旧志》:县有砦子山。明万历中,

  • 神定河

    在今湖北郧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 神定河 “在郧县东南二十里。源出县南六十里十堰店 (今十堰市),北流入汉”。

  • 清平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) 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凯里市西北清平。属贵州都指挥使司。清康熙十一年(16

  • 孙耿镇

    即今山东临邑县治。北宋建隆三年(962)临邑县迁治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临邑县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移临邑县于此。(2)今镇名。在山东省济阳县西南部。面积103平方千米。人口4.95万。镇

  • 古浪溪

    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庆远府》:古浪溪“一名乾溪。源出罗山,东北流入金城江”。

  • 伏羲陵

    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里凫山之阳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1:单州有伏羲冢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“伏羲陵在河南陈州府淮宁县。《旧志》沿《明统志》载入此,未免附会,姑存俟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