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吟山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夹江县“平羌山”条内:“县西三里有云吟山,亦耸秀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云吟山,“宋魏了翁读书其上,隶书‘云吟山’三大字刻石,今存”。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夹江县“平羌山”条内:“县西三里有云吟山,亦耸秀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云吟山,“宋魏了翁读书其上,隶书‘云吟山’三大字刻石,今存”。
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三道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三道沟堡在“卫东北七十里。又东为新兴营堡”。
又名独流口。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北独流镇。北宋于此设寨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2: 乾宁军有“独流北” 寨。清于此设独流镇巡司。清末太平军将领林凤祥、李开芳北伐,与清军激战于此。在天津市静海县北部、南运河西岸
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三十里。系原山支脉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: 原山在 “ (般阳) 府东南七十里。《地志》 云: 原山,淄水所出。今名岳阳山”。
北宋置,属长汀县。即今福建连城县南莒溪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及 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汀州长汀县皆载有莒溪铁务。
又名奕山。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密水 “西源出奕山,亦曰鄣日山,山势高峻,隔绝阳曦。晏谟曰,山状鄣日,是有此名”。
亦作鱼沟镇。宋置,属宿迁县。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渔沟镇。为往来通道。清有把总驻守。唐皇甫冉 《渔子沟寄赵员外裴补阙》 诗: “欲逐淮潮上,暂停渔子沟。” 即此。(1)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部。面积98平
即今江苏如皋市北十三里柴湾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如皋县北有 “柴弯”。在江苏省如皋市北部、通扬运河两岸。面积66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柴湾,人口2000。传原有大片芦苇(俗称芦柴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郾城县 (今河南郾城县南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、西平二县及舞阳县北部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
一名苑川城。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筑,为都城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上堡子城。《晋书·乞状国仁载记》: “筑勇士城以居之。” 即此。
在今河南确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确山县:竹沟镇关在“县西南九十里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