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祐镇
又名旧县。金废乾祐县为镇,属咸宁县。即今陕西柞水县治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设乾祐巡司,二十九年 (1292) 复设乾祐县,后又废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复设乾祐巡司,又称旧县巡司,后又废。清嘉庆七年 (1802) 移孝义厅治此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1914年改名柞水县。
又名旧县。金废乾祐县为镇,属咸宁县。即今陕西柞水县治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设乾祐巡司,二十九年 (1292) 复设乾祐县,后又废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复设乾祐巡司,又称旧县巡司,后又废。清嘉庆七年 (1802) 移孝义厅治此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1914年改名柞水县。
即今甘肃省西部陶勒河、北大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禄福县: “呼蚕水出南羌中,东北至会水入羌谷。”
即今台湾基隆市基隆港入口东之和平岛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人聚居地,闽南方言称其屋为“社寮”,故以名岛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:基隆厅“当明之季,荷兰既据台南,而西班牙亦入鸡笼,筑垒驻兵,以相角逐,则今
北宋庆历五年(1045) 置,属原州。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3原州: 绥宁砦 “领羌城、南山、颠倒三堡”。金属彭阳县。元废。
即今河南长葛市西北后河镇。明嘉靖《许州志》卷1《村镇》:“后河镇,(长葛)县西四十里。”(1)在河南省卫辉市东南部。面积4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后河,人口 1500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
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里蓬朗镇。明嘉靖 《昆山县志》 卷4: “洪武初尾浦有土神牌,随潮漂至其地,因名牌落。” 弘治中知县杨子器改名为蓬阆镇。1964年改为蓬朗。
即三泖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的泖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泖湖在 “府西三十五里。亦曰三泖。《广韵》 注: 泖,华亭水也。其源出华亭谷。晋陆机对武帝,三泖之水,冬温夏凉。亦曰华亭泖”。
又名绛高山、浍高山。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 “浍水东出绛高山,亦曰河南山,又曰浍山。” 《史记·魏世家》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浍高山又云浍山,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,浍水出
南朝梁置,为鄀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洲区(故江陵县)东南。北周属监利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清置,属中部县。即今陕西黄陵县西北隆坊镇。在陕西省黄陵县东北部。面积136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隆坊街,人口940。北周天和七年(572年)唐高祖李渊之父作牧鄜州于此置马坊,武德二年(6
①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太白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梅县“源感湖”条下:“太白湖在县西南四十里。其相近者曰南北柴池湖……今皆掌于河泊所。”②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汉江分洪区一带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