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九山

九山

①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山刊旅”,指九州的名山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、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以会稽、泰山、王屋、首山、太华、岐山、太行、羊肠、孟门为九山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司马贞《索隐》以汧山、壶口、砥柱、太行、西倾、熊耳、嶓冢、内方、汶山为九山。

②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九山“下有九泉会流入于滦水,或曰以山有九叠,因名。旁有洞如团,盖容数百人”。

③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南韭山岛。《郑和航海图》作九山。


(1)古山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山刊旅。”指九州的名山。山名说法不一: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、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以会稽、泰、王屋、首、太华、岐、太行、羊肠、孟门为九山;《史记·夏本纪》司马贞《索隐》以汧、壶口、砥柱、太行、西倾、熊耳、嶓冢、内方、㞶(汶)为九山;《周礼·职方》以会稽、衡、华、沂、岱、嶽、医无闾、霍、恒为九山。(2)今山名。在山东省曲阜市北,跨曲阜、宁阳两市县。古称甑山,又称九仙山。山有九峰,因名。崄水源出九山。主峰海拔460米。东西走向,林木葱郁。山后有白云洞,山西有孔子石,山南有黑龙潭,山腰有玉皇阁、观音堂等。山顶有碧霞元君殿,系清康熙八年(1669年)衍圣公孔毓圻主持修建。山下有红山磷矿。(3)村名。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。属岭口镇。人口500。原称九节山。因当时此地遍长有九节树和荆凸凹棘杂草如山,故名。又因村址三面被田洋环抱,边沿处,弯弯曲曲,凸凸凹凹,颇似鸡翅,故又名鸡翼山。建国后称为九锡山。主产稻。种植橡胶较为普遍。有公路通岭口圩。古迹有原南雷村元代南建州古城遗址和南建州王官媳妇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南侧。原系华侨简氏兄弟于1921年兴建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办公大楼,俗称南洋大楼。1921年建成主体五层,外形具欧式建筑风貌。1926年12月至1927年3月,武汉国民政府在

  • 六山

    即医巫闾山。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与义县间之医巫闾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卫:医巫闾山“其山掩抱六重,亦谓之六山”。即“医巫闾山”。

  • 双柏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)属益州郡。东晋属晋宁郡。南朝梁末废。产银。1926年改摩刍县复置,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

  • 西不羮城

    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潁川郡襄城县:“有西不羹。”《水经·汝水注》:“汝水又东南流,径西不羹城南。……《东观汉记》曰:‘车骑马防以前参药, 勤劳省闼,增封侯国襄城羹亭千二百五十户

  • 化蒙县

   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)置,属绥建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西南东乡镇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属绥州,贞观十三年(639)属广州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年)

  • 渡满山

    在今湖南溆浦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溆浦县: 渡满山 “岩峦层叠,势如波浪”。

  • 云宿山

    又名云岫山。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云宿山在“县东八十里。高百余仞,周百四十余里,瑶尝结巢于此。一名云岫山。成化初,按察副使毛吉追贼于此,遇害”。

  • 献钟 (鐘) 市

    即今湖南平江县东南四十六里献钟乡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二》 “回田市” 条下: “献钟市、义口市皆在 (平江) 县东永安乡。” 大革命时期罗纳川在此领导了有名的 “纸工运动”。

  • 勐 (猛) 烈

    ①即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清代属元江州。傣语 “勐” 为坝子,“烈” 为河流,意即河边的平坝。②即今云南景谷县东南勐烈。《清一统志·普洱府》: 猛烈村 “在威远东八十里。《滇纪》: 威远之地,东

  • 邛邮

   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大相岭。《汉书·淮南王传》:文帝时,淮南王长谋反,“有司奏:请处蜀严道邛邮,遣其子、子母从居,县为筑盖家室, 皆日三食,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”。注引张晏曰:“严道,蜀郡县也。邛,邮置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