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川郡
西魏置,治所在汾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部地。隋初废。
西魏置,治所在汾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部地。隋初废。
南朝梁置,属西徐州。治所在蒙县(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旧城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利辛县地。东魏改置蒙郡。
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东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:欢喜岭,“一名凄惶岭。言戍辽者去而悲,还而喜也”。古为关内外驿路必经之地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欢喜岭“在广宁前屯卫西七十五里”。②即今
东晋建武元年(317)建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四里西山东侧山腰。《名胜志》:“黄鲁直题牓,苏子瞻、张文潜皆有诗。”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主峰东侧山腰,以山而名。因其前有菩萨泉,亦名灵泉寺。据记载,东晋建武元年
西晋置,属南郡。治所即今湖北石首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石首县“取县北石首山为名”。南朝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荆州(后改江陵府)。元属中兴路。明属荆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东道。1932年直属
一作阿剌诺尔。元时对今青海玛多县西扎陵湖和鄂陵湖的统称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河源附录》:河源火敦脑儿“群流奔辏,近五七里,汇二巨泽,名阿剌脑儿”。即今青海省玛多县西鄂陵、扎陵二湖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河源附录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保安州。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西十里东八里乡。清设兵戍守。
即今广东广州市北郊蚌湖镇。明万历 《广东通志》 卷16: 番禺县有 “蚌湖墟”。
在今河北馆陶县西北二十里浅口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太和三年 (829),李听自贝州镇魏州,“七月,(何) 进滔出兵击李听; 听不为备,大败,溃走,昼夜兼行,趣浅口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河北省馆陶县北。
又称五福堂。在今福建泰宁县城内胜利一街。为明天启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第。建于明万历年间,坐西朝东,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。院落主体五幢,分五道门一字排列。每幢均为三进,共有房一百二十余间。天井中置各式
即踟山。 在今安徽巢湖市南三十七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楚子遂观兵于坻箕之山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巢县 “有坻箕山”。古山名。又名踟蹰山。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南,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