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雷岭
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乌雷岭“在钦州东南。一名乌雷门。突起海滨,其地险要,设兵防守。《州志》:脉自那墓山,蜿蜒顿为十二岭,亘出大海伏波庙前,廉州水路经此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乌雷门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海中乌雷山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乌雷岭“在钦州东南。一名乌雷门。突起海滨,其地险要,设兵防守。《州志》:脉自那墓山,蜿蜒顿为十二岭,亘出大海伏波庙前,廉州水路经此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乌雷门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海中乌雷山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唐景云二年 (711) 分括苍县置,属括州。治所即今浙江青田县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71引 《永嘉记》: “青田县有草叶似竹,可染碧,名曰竹青,此处所丰,故曰青田。” 《名胜志》 称: “治青田山下,因
一名兰泉。在今甘肃兰州市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6临洮府:五眼泉“在皋兰山下,泉有五眼”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6:“在(皋兰)县南皋兰山麓, 曰甘露、曰掬月、曰摩子、曰蒙、曰惠。又东西两崖有瀑布水数道,
唐开元时分江南道置江南西道,简称江西道。即“江南西道(1)”。
在今江苏如东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如皋县: 掘港 “在县东百三十里。西通运盐河,东抵海。有掘港营堡,并置巡司于此”。
①东晋太元年间降汝南侨郡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涂口(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寻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。隋平陈并入寻阳县。③南朝梁置,为定州弋阳郡治。治所在蒙笼城(今湖北麻城
明洪武七年 (1374) 置,属振武卫。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北三十里雁门关村。后废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置,治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。因治雁门关,故名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废。
一名董杜原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 (鸠水上游与文峪水上游之间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玉涧水“南出玉溪,北流径皇天原西。……方可里余,三面壁立,高千许仞,汉世祭天于其上,名之为皇天原。上有汉武帝思子台”。在
在今江西婺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庄坑“在县南六十里。《舆程记》, 由乐平而东六十里至毛桥,又三十里至湾头,五十里至庄坑,以达县。皆舟楫通行之道也”。
明置,属广宁右屯卫。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北。《明史· 神宗本纪》: 万历三十七年(1609),“拱兔陷大胜堡,游击于守志战于小凌河,败绩”。
唐麟德元年 (664) 改云中都护府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古城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单于大都护府管辖以归降突厥部落所置漠南云中、定襄、呼延、桑乾四都督府。辖境东至大洛泊 (今内蒙古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