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符山
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乌符山“县之望山也。元成宗时,湖南盗詹一仔作乱,左丞刘国杰讨破之,降其余众,相要地为三屯:衡曰清化,永曰乌符,武冈曰白苍,选众耕屯,使贼不得为巢穴,境内宁息,即此乌符山也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祁阳县北。元成宗时,湖南詹一仔起事,左丞相刘国杰攻破之,降其余众。相要地为三屯:衡曰清化,永曰乌符,武冈曰白苍,选众耕屯。“乌符”为其一屯之地。
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乌符山“县之望山也。元成宗时,湖南盗詹一仔作乱,左丞刘国杰讨破之,降其余众,相要地为三屯:衡曰清化,永曰乌符,武冈曰白苍,选众耕屯,使贼不得为巢穴,境内宁息,即此乌符山也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祁阳县北。元成宗时,湖南詹一仔起事,左丞相刘国杰攻破之,降其余众。相要地为三屯:衡曰清化,永曰乌符,武冈曰白苍,选众耕屯。“乌符”为其一屯之地。
一称温家寨。在今广西陆川县南五十里良田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玉山下。唐博陵崔兴宗宅,亦曰东山草堂。杜甫有 《九日蓝田崔氏庄》诗。
五代方镇名。后唐同光二年 (924) 置,治所在新州 (治今河北涿鹿县)。领新、妫、儒、武四州。天福初地入契丹,废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置,治新州(今河北涿鹿县)。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年)地入
1914年6月由徽宁池太广道改置,属安徽省。治芜湖县(今安徽芜湖市)。辖境约当今安徽长江以东地区及江西婺源县地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以清末徽宁池太广道区域置,治芜湖县(今安徽芜湖市)。属安徽省
即西犬丘。春秋战国秦邑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九十里。春秋时铜器《秦公簋》铭文:“西一斗七升大半升、葢”;又曰:“西元器一斗七升賸、。”郭沫若识此为秦景公时器,“西即西县”
当今内蒙古西北阴山支脉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句黎湖单于立,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,远者千里,筑城障列亭至卢朐,而使游击将军韩说、长平侯卫伉屯其旁(注:师古曰:卢朐, 山名也)。”
即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三十二里大福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安化县图:县(旧治在今县东南梅城镇)东北有大福坪。
一名那墓山。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 博峨山 “在灵山县西少南二百四十里,西去钦州八十里。脉自林冶山来,极深峻,钦廉大道经其下”。
战国楚邑。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。《史记·白起列传》:秦昭王时,白起“攻楚,拔郢,烧夷陵,遂东至竟陵”。《正义》:“夷陵,今峡州郭下县。”古邑名。(1)战国楚邑。在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。公元前278
①在今江苏江都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扬州府:白塔河在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南通扬子江,北抵运河,其水冬涸春泛, 民得灌溉之利。《河漕考》:宣德七年,陈瑄开白塔河,置新闸、潘家庄、大桥、江口四闸,令江南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