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义门镇

义门镇

明置,属亳州。即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四十六里义门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山西省保德县北部,西邻陕西省。面积90.9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义门,人口850。传北宋治平年间,村民赵宁十世同堂,家众五百余口,和睦相处,很讲道义,经朝廷表扬,号其都义门,村亦应之。1949年属保德县一区,1954年属暖泉乡,1958年属贾家峁公社,1960年属暖泉公社,1984年改设义门镇。2000年贾家峁乡并入。产谷子、玉米、黍子、高粱、马铃薯。有制砖、电石、铝土等厂。公路通保德、河曲等地。古迹有狄元昌墓、福禄寺碑、安宁寺等。(2)在安徽省涡阳县西北部、涡河两岸。面积62.2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义门集,人口7410。义门历史悠久,为战国之楚地,隶属城父县。唐明皇时改为真源县。时有九门,多毁于“安史之乱”,仅剩“仪门”。清末为避宣统讳,改为宣门,后复为义门。建国后设义门镇,1958年为义门公社,1979年复设镇。1992年义门乡、程楼乡和邓楼乡的小辛村并入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盛产白芍、苔干。有化工综合、骨胶、回民食品等厂。为邻近市县农副产品集散地。202省道经此,涡河常年通航。(3)在陕西省彬县西北部。面积106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义门头,人口970。原名李家胡同,相传唐武德年间已得名。1913年后改今名。1949年设义门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公路通312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瓦窑镇

    在民国间设,属冀县。即今河北冀州市南李瓦窑乡。在江苏省新沂市西北部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瓦窑,人口4800。相传清乾隆年间,曾在此建窑烧砖瓦盖侍卫府,故名。1949年为瓦窑区,

  • 太平江

   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37临江府:太平江“在府治(今临江镇)西三十里。自蒙山之阳八十四源合流入袁江”。

  • 韩镇

    一名韩村镇。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北二十里凤山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高淳县: “韩镇在治北二十里。”

  • 焦山寺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。本名普济寺,南宋景定中重建,改名焦山寺。《宋史·高宗纪三》:南宋建炎三年 (1130),“金人至镇江府,韩世忠屯焦山寺邀击之”。即此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改名定慧寺。

  • 瓜衍县

    春秋晋置,在今山西孝义市北十里大虢城。《左传》:宣公十五年(前594),晋侯“赏士伯以瓜衍之县”,即此。古县名。春秋时晋置,治今山西省孝义市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五年(前594年):晋侯“赏士伯以瓜衍之县

  • 石炭堡

   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铜鼓卫:石炭堡“在卫西”。

  • 梨山

   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十五里梨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01建州建安县: 梨山 “在郡东南,其山为郡胜概之地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6建宁府: 梨山 “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。唐刺史李频稚好此山。既卒,郡人思之,立祠其下

  • 塘㙍

   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北塘㙍镇。 1942年吴川县曾徙治于此。

  • 飞狐陉

    太行八陉之一。即飞狐关。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与涞源县交界处,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。

  • 云南驿

    明洪武中置,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。后废。在云南省祥云县中部、滇缅公路线上。向为滇西交通要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