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路左翼中旗
即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巴颜阿格特一带。
即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巴颜阿格特一带。
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二里杨洚镇。清光绪《续修京山县志》卷16《变乱》:同治六年(1867)四月,提督鲍超击捻军,“大胜于杨家洚”。
即今湖北松滋县东北四十八里涴市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松滋县东有涴市驿。
在唐长安城(今陕西西安市)长寿坊南门之东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0:“本梁太尉吴王萧岑宅,隋开皇四年立,帝为沙门昙延主为延兴寺……(唐)神龙中,中宗为永泰公主追福,改为永泰寺。”
又作土拉河、脱喇河。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境。即今蒙古国中央省西北的图拉河,北流至色楞格省,入鄂尔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土拉河“发源于敖嫩河源西北百里许,忒勒尔几岭之西。……入鄂尔坤河”。即“土
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海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白蒲镇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东晋义熙中置,治今江苏省如皋市东南。属海陵郡。北周废。
古地名。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面海上,或在今马六甲海峡东部之皮散岛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,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。”
即兴平墟。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兴坪镇。
①西汉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东县北。东汉末属高凉郡。东晋废。②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为高凉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三十里。北周移治玉壁城 (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)。隋开皇三年
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六十里。《北齐书·陆法和传》:“初,八叠山多恶疾人,法和为采药疗之,不过三服皆差,即求为弟子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八叠山“在南漳县西六十里。司马宣公凿石开道,屈曲八叠,因名
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卷3庐江县:白石山镇在“县北六十里”。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。面积573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,人口2.5万。曾称张连站、白石砬子等。四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