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涧水
即今四川汉源县北西门河,为流沙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两涧水“在所西。《志》云:所东西各有涧,至登高山下合为一。汉源之田,仰此以灌溉”。
即今四川汉源县北西门河,为流沙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两涧水“在所西。《志》云:所东西各有涧,至登高山下合为一。汉源之田,仰此以灌溉”。
①春秋虢邑,后属晋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北二十二里稠桑村西一里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年 (前658),“虢公败戎于桑田”。即此。②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三十里桑田。明正统十三年 (1448) 置巡司于此。古邑名。
即今广东德庆县东南八十里悦城镇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于此置悦城乡巡司。即今广东省德庆县东悦城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云南永胜县西南金江街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统部》: 永北厅有知事 “驻金江渡口”。
东魏元象二年 (539) 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河阴县 (今河南孟津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元象二年(539年)置,治河阴县(今河南孟津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孟津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即胤山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元县:允山城“在县东南。……天宝初,改(义清)曰允山,宋初改为平蜀县”。
即土尔扈特南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,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。
即虢亭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三十里南城村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十九年(495)五月,“皇太子朝于平桃城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古荥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建武二年(495年),魏主至滑台,“太子出
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。本名普利寺,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,世号洞山宗。元末毁。明重建。清康熙八年 (1669) 修。
北周改南阴平郡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。后废。
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四十五里林亭口镇。清乾隆 《宝坻县志》 卷6: “最著为林亭口,盖巨镇也。”在天津市宝坻区东部、箭杆河南岸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亭口,人口 3520。据传明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