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庐山
亦名庐山。即今江苏溧水县东南二十里东庐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引山谦之《丹阳记》云:“溧水县西八十里有庐山,与丹阳分岭。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。或云山形似庐舍,因以为名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7谓之东庐山。
即江苏省溧水县东南东庐山。秦淮河南源出于此。
亦名庐山。即今江苏溧水县东南二十里东庐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引山谦之《丹阳记》云:“溧水县西八十里有庐山,与丹阳分岭。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。或云山形似庐舍,因以为名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7谓之东庐山。
即江苏省溧水县东南东庐山。秦淮河南源出于此。
或作夏虚。《左传· 定公四年》: “分唐叔以大路、密须之鼓,……命以 《唐诰》 而封于夏虚。” 其地有三说: (1)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西晋杜预注: “夏虚,大夏。今大原晋阳也。” (2) 在今山西
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七十余里土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武乡县:土河寨在“县东七十里。西、南、北三面阻绝深涧,东面有墙,旧为戍守处,今名土河村”。
为明故宫皇城内千步廊之上承天门外御河上的一座桥梁。在今江苏南京市瑞金路东口、午朝门南。
五代南唐置,即今江西宜黄县。北宋开宝三年 (970) 升为宜黄县。五代唐置,即今江西省宜黄县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升为县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括州置,治所在括苍县 (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)。辖境当今浙江青田县以上之瓯江流域。乾元元年 (758)复为括州。
一名蒲圻山。在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陆水又东径蒲矶山北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鄂州: 蒲矶山在 “嘉鱼县境。若湖若洲,皆以蒲矶名。盖蒲圻县初置于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
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元和志》卷9泗州徐城县:永泰湖在“县(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)南二里。周回三百六十三里。其中多鱼,尤出朱衣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6临淮县:“永泰湖在县北五十里。大业三年开通济
在今安徽泗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溧河 “在州东北,即古历涧水。导源徐陂,南流绝蕲水,经历湖戍,西通塔影湖注于淮”。
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四十里。源出天门山,北流会顺安河入江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铜陵县有天门水。
又名建德力河。即今新疆于阗县境之克里雅河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2瞿萨旦那国: “东行三十余里至媲摩城……媲摩川东入沙碛,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