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油峒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北太平镇上油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柳城县:上油峒“万历二年洛容叛瑶与上油峒诸贼相连络,官军讨之,分遣别将杨照等攻上油”。
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境。明万历二年(1574年)官军讨上油峒瑶,即此。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北太平镇上油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柳城县:上油峒“万历二年洛容叛瑶与上油峒诸贼相连络,官军讨之,分遣别将杨照等攻上油”。
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境。明万历二年(1574年)官军讨上油峒瑶,即此。
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十四里七贤乡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临朐县东南有七贤店铺。
①西晋改涪县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。《晋书· 孝怀帝纪》:永嘉五年 (311),“李雄攻陷涪城,梓潼太守谯登遇害”。即此。东晋移梓潼郡于此。南朝宋复为涪县。②南朝梁置,为始平郡治。
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析郃阳县置,属西韩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夏阳村。乾元三年 (760) 改名夏阳县。同年又改朝邑县为河西县,属河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。大历五年(770)
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南小陶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永安县西南有小陶墟。
①即今安徽歙县南王村镇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卷1《都鄙》有王村。②本名王村店,清简称王村。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。胶济铁路经此。产绸,名王村绸。③即今湖南永顺东南九十里王村镇。汉为酉阳县治。明为施溶州治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为丽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永康市北。八年 (625) 改为永康县。②唐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 (696) 分括苍、永康二县置,属括州。治所即今浙江缙云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6缙云县:
在今河北沙河市北洛阳乡驻地东户村。宋璟(663—737),邢州南和人,唐政治家。曾任尚书、右丞相,封广平郡公,谥文贞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)卒于洛阳,次年归葬沙河祖茔。唐大历五年(770)颜真卿据吏部
西晋建兴初改建业 (邺) 为建康,为东晋、南朝都城。主要有四城: 中为台城,东晋成帝时建。在今鸡鸣山南、乾河沿北。为皇宫及台省 (中央政府) 所在地; 西为石头城,东汉建安十七年 (212)孙权建。在
唐方镇名。唐至德元载 (756) 升岭南五府经略使置,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领南海等二十二郡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。兼领桂、邕、容、安南四管之地。辖境扩大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、海南省及越南
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竹里山间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元年(397), 王恭举兵京口,“王国宝惶惧, 不知所为,遣数百人戍竹里”, 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句容市北、长江南岸。东晋隆安元年(397年),王国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