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钟山
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下江兵领袖王常、成丹等兵败,“收散卒入蒌谿,劫掠钟、龙间,众复振”。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“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4随县:三钟山“在县东五十里。山有石,状如覆钟”。
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下江兵领袖王常、成丹等兵败,“收散卒入蒌谿,劫掠钟、龙间,众复振”。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“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4随县:三钟山“在县东五十里。山有石,状如覆钟”。
即渌田市。今湖南攸县西南四十里渌田镇。
即圃田泽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市东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梁惠成王十年,入河水于甫田。”即“圃田泽”。
隋置,属严道县。即今四川荥经县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于此置荣经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“因界内有荣经水口戍为名。”
在今安徽宁国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“文脊山”条下:“又东十余里为石岭,建炎二年,叛将戚方犯宁国, 邑人方致尧拒之于石岭,不克,死之,是也。”
在今甘肃文县东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白水又东径郭公城南,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,故因名焉。”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置,在今甘肃安西县西一百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伯勒齐尔堡“城周一里五分”。
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南二里大理河北岸,现绥德县第一中学内。蒙恬 (?—前210),秦名将。秦始皇三十二年 (前215) 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,收河南地 (今内蒙古河套一带)。后为秦二世所迫,自杀。《寰宇记》
即慧山泉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。唐张又新《煎茶水记》:“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。”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延平路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南平县(今福建南平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和沙、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。清辖境南部略有缩小,大田县划出,属永春直隶州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元年(13
战国秦蜀守李冰开凿,沟通成都城南郫江与检江、市桥与笮桥之间溪流,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李冰“穿石犀溪于江南,命曰犀牛里。后转置犀牛二头:一在府市市桥门,今所谓石牛门是也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