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营
①即今云南洱源县东北三营乡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三营“在浪穹县莲花山下。《旧志》:元世祖自石门关入取大理,见蒙次和为噤喉之地,留军三百户以镇之,因名三营。明洪武十五年,平云南。蓝玉遣兵攻拔三营万户砦”。
②即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三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二》 “永安驿”条下:“又三营站,在州北七十里。”
①即今云南洱源县东北三营乡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三营“在浪穹县莲花山下。《旧志》:元世祖自石门关入取大理,见蒙次和为噤喉之地,留军三百户以镇之,因名三营。明洪武十五年,平云南。蓝玉遣兵攻拔三营万户砦”。
②即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三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二》 “永安驿”条下:“又三营站,在州北七十里。”
南齐置,属安昌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壮合浦县北境。梁、陈时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。其地无考,一说约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境。属安昌郡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
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海滨。民国《北戴河海滨志略》:老虎石“在中海滩路南海内,有巨石突出海面,形如群虎盘踞,故名老虎石……当潮至,周围尽水,与岸隔绝”。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琼州府琼山县:“西南有水蕉村,万历二十八年置水会守御千户所于此。”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兴文县: 晏峰在 “县 (今兴文镇) 西南五里。峰峦峭拔。唐以名州”。
在今河北正定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:伏城驿“在正定县北四十里,旧有驿丞,今裁”。
即介根。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。西周为莒国都。西汉置计斤县。又名计,即介根。周时莒国都城。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城子村。《世本》:“莒舆期始都计斤,兹丕归莒”;《春秋释例·世族谱》:“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,初
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五十里马头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 “平山” 条: 罗星山 “在府东南五十里马江中。登之,百里内诸山皆在左右,为远近奔流之砥柱”。山巅有罗星塔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马尾区。原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改清苑县置,为保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。金大定十六年(1176) 复名清苑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改清苑县置,治今河北省保定市,为保州治。金大定十六年(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荣州置,治所在旭川县 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、威远二县及自贡市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荣州。唐天宝初改荣州置,治旭川县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荣县、
在今四川天全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“碉门砦” 条下: “又西有柘木场,亦要口也。明初重茶市。洪武五年,命左都督徐增寿曰: 碉门拒河西口,道路狭隘,跋涉艰难,市马数少。闻自碉门出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