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河口
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三河口乡。清嘉庆《马边厅志略》作“三河场”。
集镇名。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北部、北塘河两岸。属焦溪镇。人口1200。为原三河口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三河口因北塘河、西沟河、申浦河交汇于此,故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生猪、蚕茧等。有圆织机、输液器、电子元件等厂。常芙公路经此。
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三河口乡。清嘉庆《马边厅志略》作“三河场”。
集镇名。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北部、北塘河两岸。属焦溪镇。人口1200。为原三河口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三河口因北塘河、西沟河、申浦河交汇于此,故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生猪、蚕茧等。有圆织机、输液器、电子元件等厂。常芙公路经此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燕尾洲北,合灵溪水,水无泉源,上承散水,合成大溪,南流注江。江、溪之会有灵溪戍,背阿面江,西带灵溪,故戍得其名矣。”
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隋置临濮县于此。金贞元二年 (1154) 改为镇。古镇名。金贞元二年(1154年)降临濮县置,即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清末捻军的一支曾在此屯聚。
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旧城西南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1:“齐齐哈尔西门外,潴江涨为池,号西泊,土人便之。将军傅玉虑其或涸,凿渠引江水,为源源而来之势,一时畚锸役,豪族子弟应之,渠成,名官沟。……后将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冈山溪“在台湾县(今台南市)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大冈山。红毛寮溪,在县东三十里,源出深沟;二赞行溪,在县南二十里,合冈山、红毛寮二溪,由喜树港入海”。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恩施县 (今湖北恩施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西南部建始、宣恩二县以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,治恩施县(今市)。属湖北省。辖境约当今湖
在今新疆叶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贝拉“在哈尔噶里克东南六十里”。
①春秋列国之一,於越部族建。姒姓。初期国都播迁于会稽山中,越王勾践时逐渐强盛,勾践七年(前490) 建都大越 (今浙江绍兴市)。据 《国语·越语上》: “勾践之地,南至句无,北至御儿,东至于鄞,西至于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。为水阳江上游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宣城县:句溪“一名东溪。水源从宁国县东乡溪岭,承天目山脚水源合流,连接至此为句溪,流向北至郡门外过也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宣城县有句溪。《舆地纪
①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十三里禹陵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 “游江淮,上会稽,探禹穴。” 即此。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一百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: 禹穴 “高八尺,深九尺,旁镌 ‘禹穴’ 二字。穴右有
后金天聪九年 (1635) 置,属内蒙古卓索图盟。札萨克驻锡伯河庄 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美林附近)。后移驻喀喇沁王府 (今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)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,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