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河冶
唐置,属飞狐县。为铸铜钱之地。在今河北涞源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4飞狐县:“三河冶,旧置炉铸钱,至德以后废。元和七年,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吉甫奏:‘臣访闻飞狐县三河冶铜山约数十里,铜矿至多,去飞狐钱坊二十五里,……制置一成,久长获利。’”即此。
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南。唐置炉铸钱处。至德以后省。元和七年(812年)李吉甫奏:飞狐县三河冶铜山,约数十里,铜矿至多。所以平日三河冶置四十炉铸钱。后依奏置五炉铸钱。时易、定、河车,久用铁钱,人不堪弊,至时俱受利。
唐置,属飞狐县。为铸铜钱之地。在今河北涞源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4飞狐县:“三河冶,旧置炉铸钱,至德以后废。元和七年,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吉甫奏:‘臣访闻飞狐县三河冶铜山约数十里,铜矿至多,去飞狐钱坊二十五里,……制置一成,久长获利。’”即此。
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南。唐置炉铸钱处。至德以后省。元和七年(812年)李吉甫奏:飞狐县三河冶铜山,约数十里,铜矿至多。所以平日三河冶置四十炉铸钱。后依奏置五炉铸钱。时易、定、河车,久用铁钱,人不堪弊,至时俱受利。
在今四川高县东北胜天镇。清光绪 《叙州府志》 卷13庆符县: 祭天坝在 “县东北 一百四十里。隘口扼要,上通沙河驿,下通南邑李庄,土民祭天祷雨处”。
即北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。《逸周书·作雒解》: 周公作大邑成周,“南系于洛水,北因于郏山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 谷水注》: “京相璠曰:郏,山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3 河南县: “芒山一作邙山,在县北
在今台湾省宜兰县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北府:“加礼远港”等“并在宜兰县南,俱入于海。”
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关埠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33:潮阳县“门辟司巡检一员驻关埠”。
①南宋淳熙二年 (1175) 置,在今安徽滁州市。元改为仁义驿。明初废。②明置,在今四川三台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潼川州: 皇华驿 “在州治南。马驿也”。
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五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四城山“亦名四层山。危壁峭立,上有巨石黑色,名铁印山。下多屯田军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泗城山”。
①亦名天子城、天字城、天自成。南宋淳祐间为抗元而建。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山。明正德《夔州府志》卷7:“天自城在(万)县西。其山四面旋绕、自然如城。”因名。城在山上,四面峭壁如堵,惟西北一经可登至。形
唐置,属甘棠羁縻州。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朗盖附近。后废。
即浯水。在今山东安丘市南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“ (浯) 水出浯山,世亦谓之巨平山也。《地理志》 曰: 灵门县有高䂞山、 壶山, 浯水所出, 东北入潍。今是山西接浯山,许慎 《说文》 言
①在今山西榆社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榆社县:古寨“在县东南二里。高三丈,东南二面俱临沟涧。旁有幽洞,盖昔人避兵处”。②在今云南鲁甸县西北三十八里古寨。清雍正五年(1727)设古寨巡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