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河

三河

①汉代称河内、河南、河东三郡为“三河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司隶校尉“察三辅、三河、弘农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。”李贤注:“三河,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也。”

②汉时羌人所居黄河、赐支河(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、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一段黄河)、湟河的合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羌人“俱亡入三河间”。

③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大埔县:三河在“县(治今茶阳镇)西四十里。上流有三:自汀杭北注者曰大河, 自长乐县西注者曰小河,自平和县东注者曰小溪,三支交会,潆洄渟滀,南达府城东,所谓韩江也”。


(1)古地名。(1)汉称河东、河内、河南三郡为三河,与三辅、弘农同为畿辅之地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(2)汉称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为三河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。”李贤注:“三河,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也。”(2)古水名。汉时羌人所居黄河、赐支河(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带境内一段黄河)、湟河的合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羌人“俱亡入三河间”。(3)今水名。在江苏省西部。起自洪泽湖东南的蒋坝镇,东南通高邮湖。淮河主流经此入长江。建国后建有三河闸,以控制洪泽湖水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固陵

   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北十里西兴镇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浙江南路西城者,范蠡敦兵城也,其陵固可守,故谓之固陵。” 《三国志· 吴书 · 孙静传》: “是时 (会稽) 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。” 即此。(1)春

  • 遂城山

    即龙山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68威虏军遂城县: 遂城山 “旧名龙山,在县西二十五里,《括地图》 云: 其山往往有仙人游龙翔集,天宝七年敕改为遂城山”。

  • 卢北郡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曲水县(今甘肃文县西)。隋开皇初废。西魏置,治曲水县(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文县,四川省松潘、平武等县地。后废。

  • 芦山

    ①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“大会山”条下:芦山“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其麓有脊,连徽山之阴。《志》云,山左有水,北入旌德,下流达大江;山右有水,南入歙县,下流达浙江”。②亦作卢山。在今四

  • 多悦镇

    北宋置,属眉山县。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北四十里多悦镇。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北部。面积45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多悦,人口 1700。以驻地多悦得名。1949年为多悦乡,1953年置多悦镇,195

  • 乌城

   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或陕西定边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九年(626),“会突厥郁射设将数万骑屯河南,入塞,围乌城”。胡三省注:“乌城,盖在盐州五原县乌盐池。或曰,在朔方乌水上。”

  • 罗霄水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江府: 罗霄水 “源出罗霄山,分二派: 东流为秀江,西流入醴陵县界”。东流之水即袁江上源,西流之水入醴陵县界后合渌水。

  • 深沪

    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深户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 “洛阳巡司” 条: “ 《旧志》,深沪司在(晋江) 县南八十里。元置于县南五十五里二十部港边。明洪武二十年移此。有城周一百五十丈,二门。”

  • 都宁山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北三十里。为市北屏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顺德县: 都宁砦,“ 《志》云: 宋祥兴帝赴海时,有苏由义者夺巷得出,得赵氏后,更名旦,集众千余人图恢复,都于由义所居之西山,逾月旦卒,

  • 长沙岭

    在今贵州思南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“长沙岭在司(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)东。”《清一统志·石阡府》:长沙岭“在府城西北废苗民司东。形势高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