㟂屺岛
一作㟂㞦岛。 在今山东龙口市西北海中。《明史·河渠四》: “自福山之罘岛至登州城北新海口沙门等岛, 西历桑岛、 㟂屺岛。” 即此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㟂屺岛, “ 《 (黄) 县志》: 相传明初为牧马场。东北三面皆礁石”。
一作㟂㞦岛。 在今山东龙口市西北海中。《明史·河渠四》: “自福山之罘岛至登州城北新海口沙门等岛, 西历桑岛、 㟂屺岛。” 即此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㟂屺岛, “ 《 (黄) 县志》: 相传明初为牧马场。东北三面皆礁石”。
古名南廉水。即今广东廉江市西九洲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九洲江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其上流即广西陆川县之龙化江也,南流入县境,至县南,有双水流合焉。又南注于海。其江至冬水浅沙露,分为九洲,因名”。
亦作汉城。即今辽宁朝阳县南五十家子古城。《新五代史·晋家人传》:辽天禄元年(947),“(李)太后自驰至霸州, 见永康王,求于汉儿城侧赐地种牧以为生”。
北宋景德元年 (1004) 改平戎军置,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。宣和七年 (1125) 改为保定县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年)改平戎军置,治今河北省文安县西北,属河北东路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文安县部
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建昌县 (治今艾城): “南一里有捍水堤,会昌六年摄令何易于筑。西二里又有堤,咸通三年令孙永筑。”
战国魏邑。即今河南汤阴县治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 “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。畏秦,止于荡阴不进。” 即此。古邑名。即今河南省汤阴县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,畏秦,止于荡阴。”即此
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 “ 《旧志》,自卢沟流至 (漷)县西,析而为三,正流为漷河,东入白河。其一为新庄河,在漷城南二十五里,南流入武清县界,即凤河也。其一为黄沤河
即今河南禹州市东南三十六里黄岗店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2: 同治五年 (1866) 七月,清军 “至禹州黄冈寨”。
北宋置,属嘉定府。即今四川沐川县西利店镇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南宋嘉定四年(1211)正月,“叙州蛮攻嘉定府利店砦,陷之”。即此。
亦和文城山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保宁府阆中县:文成山在“府东三十里。峰峦耸列,林木葱箐,一峰突出,上有张道陵元都台”。
①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。旧属义宁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南和平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南双江河口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