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黄中内润

黄中内润

黄为中和之色,黄中,喻内德之美。形容人内在的才、德充沛润泽。原指北魏高允。高允,字伯恭,渤海(今河北南皮)人。允少有奇度,清河崔玄伯曾叹道:“高子黄中内润,必为一代伟器,只恐我来不及见了!”允好文学,博通经史、天文、术数。世祖时,允任著作郎,与司徒崔浩著述《国记》,著作令史闵湛等巧妙地陷害崔浩,劝浩将所写的国史刻在石上。允听说后,对著作郎宗钦道:“闵湛恐怕会成崔门的祸根。愿我们不要像崔浩一样。”后来浩果然遭难。东宫太子召允,命允入见世祖,并告诫允道:“如至尊有问,只依我说。”入宫后,太子奏道:“中书侍郎高允,自从在臣宫教授臣,与臣同处,臣知他是小心审慎的人,虽与浩同事,但允微贱,一切听命于浩,请赦他活命。”而允却答世祖说:“《记》有的与浩同作,注疏多为我作,浩只总裁。”世祖大怒:“如此,你更甚于浩,哪还会有生路。”太子忙道:“允小臣,惊恐迷乱,以至失误。我曾问他,他原说浩作。”世祖追问,允说:“殿下因臣讲授累年,为臣乞命,实在没问臣,臣也不敢迷乱。”世祖终叹道:“临死不移,据实而答,贞臣也。”竟免允一死,并令允拟诏自浩以下的28人夷灭五族。允迟疑不为,奏道:“受浩株连的人罪不至死。”世祖更怒,命绑允,太子拜求。然而论罪时,也只浩一人灭族,其余的都是身死。世祖慨言:“如无这人,会有数千人死啊!”后高宗谓群臣道:“高允,真忠臣也,朕有非,当面直言,甚至朕不乐听的,也侃侃陈述无所避。你等在左右,只趁朕高兴求衔乞职,官至王公,高允辅佐我国家不过作郎,你们愧否?”于是拜允中书令。一司徒说:允虽蒙宠,而家贫布衣。高宗斥责道:“怎么不先说,见朕赞他,才奏他贫。”即驾幸允宅。惟草屋数间,厨中盐菜而已。当时贵臣之门,都是满门高官显爵,独允廉让,子弟皆无官爵。允历事五帝,出入三省五十余年,据律评刑三十余载,内外称他平正。享年98而终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48《高允传》1067页:“允少孤夙成,有奇度,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,叹曰:‘高子黄中内润,文明外照,必为一代伟器,但恐吾不见耳。’”


【词语黄中内润】  成语:黄中内润汉语词典:黄中内润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乔奉鹤

    同“王乔控鹤”。清孙枝蔚《善哉行》:“仙人王乔,奉鹤相迎。”

  • 三言成虎

    同“三人成虎”。宋黄庭坚《流民叹》诗:“疏远之谋未易陈,市上三言或成虎。”

  • 挟太山以超北海

    太山:即“泰山”。超:超越。北海:即“渤海”。 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渤海。 比喻极其困难,不可能做到。语出《墨子.兼爱下》:“夫挈太山以超江河,自古及今,生民而来,未尝有也。”(挈:提,携。)后

  • 不言而明

    见“不言而喻”。《太平经》:“用之而无成功,吾道即伪矣,亦~矣。”

  • 毛遂请行

    同“毛遂自荐”。唐窦常《求自试》诗:“陈王抗表日,毛遂请行秋……希垂拂拭惠,感激愿相投。”

  • 概心

    《史记.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意者臣愚而不概于王心邪?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?”后以“概心”谓关心。清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卷十三:“今部寺堂上官,遇事不概心者,必别折陈奏,始免会同画押。”【词语概心】  

  • 玉板僧

    同“玉版师”。宋杨万里《记张定叟煮笋经》诗:“菘羔楮鸡浪得名,不如来参玉板僧。”【词语玉板僧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板僧

  • 其绳则直

    绳:绳墨。建筑前用作正地基经界的工具。 拉开绳墨以正方位。语出《诗.大雅.緜》:“其绳则直,缩版以载,作庙翼翼。”汉.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周公初基,其绳则直。”

  • 爱人如伤

    42` 《左传.哀公元年》:“(逢滑对陈怀公说)臣闻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。”晋.杜预注:“如伤,恐惊动。”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文王视民如伤。望道而未之见(对于希冀和已求得的圣道,永不满足,好像

  • 漆园蝴蝶

    同“漆园蝶”。明张煌言《卜天种昼寝戏成》诗:“试问漆园蝴蝶影,可曾逆旅闹黄粱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