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高屋建瓴

高屋建瓴

建:倾倒。瓴(líng龄):盛水的瓶子。此典指把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。一说:瓴,仰瓦,即瓦沟。汉初,田肯向高祖刘邦分析形势说:“秦地(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,今陕西、甘肃等地),形势险要,是可以取胜之地方,它有隔山阻河的险难,与各诸侯国远隔千里,如果诸侯拥兵一百万,那么秦地兵力只要二万就足以抵挡制胜。凭借着这样有利之地势,从此以后对各诸侯用兵,那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的水从瓦沟里一泻而下。”后以此典比喻居高临下,有不可阻挡之有利形势。此典又作“建瓴”、“建瓴之势”“建瓴高屋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83页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(xuán玄,通“悬”)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《集解》引如淳曰:“瓴,盛水瓶也。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,言其向下之势易也。建音蹇。”晋灼曰:“许慎曰瓴,壅似瓶者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简文帝《弹棋谱序》:“观兵棋之式道,上升则博艺穹天,赴下则建瓴高屋。乘危则栈山航海,历险则束马悬车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莫不如彼建瓴,同斯破竹,一朝指挥,六合大定。” 唐·骆宾王《兵部秦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贼据临代之形,负建瓴之势,征风召雨,猬起蜂飞。” 宋·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加兵诸侯,如高屋之建瓴,水神皋天邑,以先得者为上计。” 朱自清《那里走》:“这种……生活样式,正如高屋建瓴水,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张到各处。” 刘伯承《千里跃进大别山》:“毛主席洞察全局,高屋建瓴,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魄,是史无前例的。”


偏正 建,倾倒。瓴,水瓶。把一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其势不可阻挡。语本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(秦中)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宋·曾极《金陵百咏·天门山》:“~无计取,二梁刚把当殽函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气势。→横扫千军 居高临下 建瓴之势 ↔断断续续。 也作“建瓴高屋”、“屋上建瓴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……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秦国,是占据有利地势的国家,周围有黄河、山脉等险阻,如果它发兵来攻打东边诸侯,如同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 (一说瓴为泻水沟) 的水一样会一泻而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势头迅猛顺畅,不可遏阻。

【典形】 建瓴、建瓴之势、凭高建瓴、建瓴得势。

【示例】

〔建瓴〕 北周。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莫不如彼建瓴,同斯破竹,一朝指挥,六合大定。”

〔建瓴之势〕 唐·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贼据临代之形,负建瓴之势。征风召雨,蝟起蜂飞。”


【词语高屋建瓴】  成语:高屋建瓴汉语词典:高屋建瓴

猜你喜欢

  • 倡和

    源见“一倡一和”。谓一人首唱,他人相和,互相应答。后亦指以诗词相酬答。《礼记.乐记》:“倡和清浊。”孔颖达疏:“先发声者为倡,后应声者为和。”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五:“〔陈后主〕与幸臣各制歌词,极

  • 珠徙

    《后汉书.孟尝传》:“迁合浦太守。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。与交阯比境,常通商贩,贸籴粮食。先时宰守并多贪秽,诡人采求,不知纪极,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。”东汉孟尝到合浦前,那里的地方官贪污腐败,乱采宝珠,

  • 狗猪不食

    《汉书.元后传》:“及莽(王莽)即位,请玺,太后不肯授莽。莽使安阳侯舜(王舜)谕指。舜素谨敕,太后雅爱信之。舜既见,太后知其为莽求玺,怒骂之曰:‘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,富贵累世,既无以报,受人孤寄,乘

  • 中庸其至矣乎

    中庸: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。中,折中。庸,平常。孔子宣扬中庸之道,就是要人们办事调和折中,不偏不倚。至:极。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,该是最高的了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曰:‘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

  • 温枕扇席

    同“温席扇枕”。《陈书.沈炯传》:“每跪读家书,前惧后喜,温枕扇席,无复成童。”并列 侍奉父母无微不至。《陈书·沈炯传》:“每跪读家书,前惧后喜,~,无复成童。”△褒义。描写侍奉父母。→孝子贤孙 &#

  • 夏姬灭国

    《国语.楚语上》:“昔陈公子夏为御叔娶于郑穆公,生子南。子南之母乱陈而亡之,使子南戮于诸侯。庄公既以夏氏之室赐申公巫臣,则又畀之子友,卒于襄老……恭王使巫臣聘于齐,以夏姬行,遂奔晋。”春秋时,郑穆公女

  • 玉山颓

    同“玉山倾倒”。唐王绩《辛司法宅观妓》诗:“到愁金谷晚,不怪玉山颓。”明 王錂《春芜记.宴赏》:“追欢拚取玉山颓,开怀莫问金尊罄。”见“玉山自倒”。宋·司马光《送酒与邵尧夫》:“莫作林间独醒宫,任从花

  • 东林十八贤

    源见“莲社”。指晋代在庐山 东林寺结莲社的十八位僧俗。明袁宏道《途中怀大兄》诗:“东林十八贤,高举标奇致。”【词语东林十八贤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林十八贤

  • 席珍

    同“席上珍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原道》:“木铎起而千里应,席珍流而万世响。”唐杜甫《赠王侍御》诗:“出入并鞍马,光辉参席珍。”【词语席珍】   汉语大词典:席珍

  • 斥候

    侦探敌情的哨兵。斥:侦察,料量。候:望视,窥伺。《书.禹贡》:“五百里侯服。”孔安国传:“侯,候也。斥候而服事。”孔颖达疏:“斥候,谓检行险阻,伺候盗贼。”《左传.襄公十一年》:“纳斥候,禁侵掠。”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