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高屋建瓴

高屋建瓴

建:倾倒。瓴(líng龄):盛水的瓶子。此典指把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。一说:瓴,仰瓦,即瓦沟。汉初,田肯向高祖刘邦分析形势说:“秦地(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,今陕西、甘肃等地),形势险要,是可以取胜之地方,它有隔山阻河的险难,与各诸侯国远隔千里,如果诸侯拥兵一百万,那么秦地兵力只要二万就足以抵挡制胜。凭借着这样有利之地势,从此以后对各诸侯用兵,那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的水从瓦沟里一泻而下。”后以此典比喻居高临下,有不可阻挡之有利形势。此典又作“建瓴”、“建瓴之势”“建瓴高屋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83页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(xuán玄,通“悬”)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《集解》引如淳曰:“瓴,盛水瓶也。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,言其向下之势易也。建音蹇。”晋灼曰:“许慎曰瓴,壅似瓶者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简文帝《弹棋谱序》:“观兵棋之式道,上升则博艺穹天,赴下则建瓴高屋。乘危则栈山航海,历险则束马悬车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莫不如彼建瓴,同斯破竹,一朝指挥,六合大定。” 唐·骆宾王《兵部秦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贼据临代之形,负建瓴之势,征风召雨,猬起蜂飞。” 宋·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加兵诸侯,如高屋之建瓴,水神皋天邑,以先得者为上计。” 朱自清《那里走》:“这种……生活样式,正如高屋建瓴水,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张到各处。” 刘伯承《千里跃进大别山》:“毛主席洞察全局,高屋建瓴,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魄,是史无前例的。”


偏正 建,倾倒。瓴,水瓶。把一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其势不可阻挡。语本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(秦中)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宋·曾极《金陵百咏·天门山》:“~无计取,二梁刚把当殽函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气势。→横扫千军 居高临下 建瓴之势 ↔断断续续。 也作“建瓴高屋”、“屋上建瓴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……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秦国,是占据有利地势的国家,周围有黄河、山脉等险阻,如果它发兵来攻打东边诸侯,如同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 (一说瓴为泻水沟) 的水一样会一泻而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势头迅猛顺畅,不可遏阻。

【典形】 建瓴、建瓴之势、凭高建瓴、建瓴得势。

【示例】

〔建瓴〕 北周。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莫不如彼建瓴,同斯破竹,一朝指挥,六合大定。”

〔建瓴之势〕 唐·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贼据临代之形,负建瓴之势。征风召雨,蝟起蜂飞。”


【词语高屋建瓴】  成语:高屋建瓴汉语词典:高屋建瓴

猜你喜欢

  • 林下何曾见一人

    见〔相逢尽道休官好,林下何曾见一人〕。

  • 绝席

    借指地位显贵的重臣。北周庾信《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》: “生则绝席武宫,死则配祠清室。” ●《东观汉记·王常传》: “光武(刘秀)于大会中指常(王常)谓群臣曰: ‘此家率下江诸将,辅翼

  • 穆生醴

    源见“楚筵辞醴”。指汉代楚元王刘交为穆生准备的甜酒。谓受到礼遇。清吴雯《赠朱赞皇》诗之一:“荣设穆生醴,歌免冯驩鱼。”

  • 百口累

    《晋书.周?传》:“初,敦之举兵也,刘隗劝帝尽除诸王,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,值?将入,导呼?谓曰:‘伯仁,以百口累卿!’?直入不顾。”东晋时,王敦造反,敦的堂弟王导在朝廷任丞相而害怕受到牵连,故带领族

  • 记姓名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少时,学书,不成,去;学剑,又不成。项梁怒之。籍曰:‘书足以记名姓而已,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”后以“记姓名”讥讽不读书。唐韦蟾《长乐驿谑李汤给事题名》诗:“只应学得虞

  • 一斛珠

    唐.曹邺《梅妃传》:“梅妃,姓江氏,莆田人。……妃悲咽泣下。上在花萼楼,会夷使至,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,妃不受,……上览诗,怅然不乐,令乐府以新声度之,号一斛珠曲,名始此也。……”唐传奇《梅妃传》,说唐

  • 古之学者必有师

  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。 表示学贵师承。语出唐.韩愈《师说》:“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明.宋濂《赠会稽韩伯时序》:“余闻古之学者必有师,师以传经为尚。”清.秦瀛《小岘山人文集.

  • 江淹才尽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喻才思衰退。南朝 梁钟嵘《诗品.齐光禄江淹》:“尔后为诗,不复成诗,故世传江淹才尽。”《警世通言》卷三:“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,此老下笔数千言,不由思索。三年后,也就不同了。正是江淹才

  • 官渡柳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九引三国魏.曹丕《柳赋序》:“昔建安五年,上与袁绍战于官渡时,余始植斯柳,自彼迄今,十有五载矣,感物伤怀,乃作斯赋。”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于官渡(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)大战。曹丕在庭院

  • 挥戈退日

    同“挥戈回日”。朱德《赠友人》诗:“自信挥戈能退日,河山依旧战旗红。”见“挥戈回日”。朱德《赠友人》诗:“自信挥戈能退日,河山依旧战旗红。”【词语挥戈退日】  成语:挥戈退日汉语大词典:挥戈退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