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:“卫玠从豫章至下都,人久闻其名,观者如堵墙。玠先有羸疾,体不堪劳,遂成病而死。时人谓‘看杀卫玠’。”西晋卫玠长得很美。一次出行,人们都来围观,他本有病,经此劳瘁,病情加重死了。后因
《庄子.则阳》:“君为政焉勿卤莽,治民焉勿灭裂。昔予为禾,耕而卤莽之,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;芸而灭裂之,其实亦灭裂而报予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郭云:‘卤莽灭裂,轻脱末略,不尽其分也。’”后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
谄媚,卑屈。《诗.大雅.板》:“无以夸毗( ㄆㄧˊ pí 皮)。”又《尔雅.释训》:“夸毗,体柔也。”屈己卑身以随顺别人的意思。其义与俗语“软骨头”相近。【词语夸毗】 汉语大词典:夸毗
参见:物不平则鸣见“物不平则鸣”。【词语不平而鸣】 成语:不平而鸣
同“不识一丁”。《明史.王瑞传》:“文职有未识一丁,武阶亦未挟一矢。”述宾 不识一个字。指没有文化的人。语本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《明史·王端传》:“文
源见“陈遵投辖”。指殷勤留客。宋苏轼《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》之一:“脱辖已应生井沫,解衣聊复起庖烟。”明张煌言《饮吴山人》诗:“说剑不妨烦脱辖,悬壶何必学投竿。”
源见“一倡三叹”。形容音乐的美妙。宋苏轼《答仲屯田次韵》:“大木百围生远籁,朱弦三叹有遗音。”主谓 形容音乐或诗文的美妙,余意不尽。语本《礼记·乐记》:“《清庙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,一唱而三叹,有遗音者
源见“素女弦”。指琴瑟。亦借指清怨悲怆的乐曲。唐钱起《归雁》诗:“二十五弦弹夜月,不胜清怨却飞来。”宋陈亮《贺新郎.寄辛幼安和见怀韵》词:“二十五弦多少恨,算世间,那有平分月。”【词语二十五弦】 成
唐沈亚之《沈下贤文集》四《杂著.异梦录》:“吾友王炎者,元和初夕梦游吴,侍吴王久,闻宫中出辇,鸣笳吹箫击鼓,言葬西施。”西施是春秋时,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人。西施有闭月羞花之貌,故后人以“葬西施”
同“白龙鱼服”。明张煌言《放歌》:“方壶圆峤兮,聊税驾以埋名;岂神龙鱼服兮,罹彼豫且之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