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马头草檄

马头草檄

檄(xí席):古代用于征召、告示、声讨的文书。在马上写成檄文。形容思维敏捷、挥毫而就。又作“马前草诏”、“檄书倚马”。出自唐薛收事迹。薛收(601-603年)字伯褒,浦州汾阴(今山西万荣西南)人。唐初为秦王府主簿、判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。当时李世民在东征西战过程中所发布的檄文、露布,大多为薛收马上草成,不但言辞敏速,而且丝毫没有修改的痕迹。后人遂将此事概括为“马头草檄”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73《薛收传》2587页:“时太宗专任征伐,檄书露布,多出于收,言辞敏速,还同宿构,马上即成,曾无点窜。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耶律楚材《寄巨川宣抚》:“马前草诏珠玑润,纸上挥毫风雨寒。” 明·陈子龙《喜袁临侯开庭郧阳却寄》:“檄书倚马销金甲,宾从投壶佐玉觞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身外浮云

    源见“富贵浮云”。喻指功名利禄。清程先贞《丁未元日》诗:“眼前旭日摊书卷,身外浮云付酒杯。”

  • 十荡十决

    形容多次冲击,每次都能突破敌阵。《乐府诗集.陇上歌》:“䯅驄父马铁锻鞍,七尺大刀奋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盘,十荡十决无当前。”并列 多次冲击,均能破敌。清·黄遵宪《冯将军歌》:“~无当前,一日横驰三百里。

  • 劝惩

    源见“劝善惩恶”。指奖罚,奖惩。宋曾巩《宜黄县县学记》:“师友以解其惑,劝惩以勉其进。”《清史稿.食货志一》:“初定劝惩之例,限年之法甚严。”【词语劝惩】   汉语大词典:劝惩

  • 凤女台

    北魏.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卷十八《渭水二》:“(雍)又有凤台、凤女祠。秦穆公时有箫史者,善吹箫,能致白鹄孔雀。穆公女弄玉好之,公为作凤台以居之。积数十年,一旦随凤去。云雍宫世有箫管之声焉,今台倾祠毁,不复

  • 计然之策

    指计然提出致富之策略。后以此典比喻治国之道;或比喻经商谋生的手段。计然,名研。春秋战国之际葵丘(今河南民权东北)濮上(今河南濮水上游)人。曾南游于越国(今江苏北部、苏南、皖北、赣东、浙江北部),博学,

  • 古帝魂

    源见“望帝啼鹃”。称杜鹃鸟。唐杜甫《杜鹃》诗:“杜鹃暮春至,哀哀叫其间。我见常再拜,重是古帝魂。”

  • 剑三千

    《庄子.说剑》:“昔赵文王喜剑,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,日夜相击于前。死伤者岁百余人。”《庄子.说剑》篇中说:赵文王喜爱剑术,故门下养有能剑术的客人三千多名。后遂用为指喻朝廷武士之典。唐.杜甫《寄岳州贾

  • 黄雀徙巢

    《汉书.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成帝时歌谣又曰:‘邪径败良田,谗口乱善人。桂树华不实,黄爵巢其颠。故为人所羡,今为人所怜。’桂,赤色,汉家象。华不实,无继嗣也。王莽自谓黄象,黄爵巢其颠也。”西汉末年汉成帝时

  • 画地为狱

    同“画地为牢”。宋王谠《唐语林.识鉴》:“画地为狱,人不敢逃;以赭染衣,人不敢犯。”郭沫若《沸羹集.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》:“关于题材问题,一时曾相当狭隘,而且至今也还有人抱着这样的见解,以为必须直接采

  • 见其进,未见其止

    见〔吾见其进,未见其止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