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楚辞.九章.怀沙》:“刓方以为圜兮,常度未替。”王逸注:“言人刓削方木,欲以为圜……以言谗人潜逐放己,欲使改行。”后以“刓方为圆”喻改变忠直本性而随俗俯仰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八:“士大夫危言峻节
谓日渐积累起来的谗言,如同物件浸入水中,逐渐湿透。《论语.颜渊》:“子张问明。子曰:浸润之谮,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’”子张:春秋陈人,孔子弟子,姓颛孙,名师,字子张。问明:请问怎样才叫做见
指李斯被诬腰斩,临刑前,他自叹再想牵黄狗去打猎,不可能了!后以此典比喻仕途险恶、蒙冤而死,追悔莫及。李斯(?——前208年),楚国上蔡(今河南上蔡西南)人。曾为郡之小吏员,后从荀卿学习。战国末年到秦国
源见“拔山扛鼎”。形容力大无比。唐王起《垓下楚歌赋》:“弱冠举兵,霸世之名则振;穷途败绩,拔山之力空多。”偏正 形容力气很大。唐·李白《拟恨赋》:“拔山力尽,盖世心远。”△用于描写力大。↔
同“扇席温枕”。宋苏轼《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》:“牵衣男女绕太白,扇枕郎君烦阿香。”【词语扇枕】 汉语大词典:扇枕
同“驱石驾沧津”。元张天英《画山水歌题米元晖卷》:“或言秦王昔时爱仙术,驱石下海如凫鷟。”
源见“苏秦六印”。谓先傲慢而后恭敬。多指人势利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八:“帝以媪前倨后恭诘之,曰:‘公贵不可言也。’”《西游记》五一回:“旁有葛仙翁笑道:‘猴子何前倨后恭?’”其他 起先傲慢,后来
源见“破觚为圜”。喻删繁杂而从简易,去华浮而尚质朴。宋欧阳修《贾谊不至公卿论》:“而文帝由代邸嗣汉位,天下初定,人心未集。方且破觚斫雕,衣绨履革,务率敦朴,推行恭俭。”并列 觚,棱角。斫,砍削。砍去棱
利用祸害而取得福利。转化失败而取得成功。 表示善于因势利导。语出《战国策.燕策一》:“齐人紫败素也,而贾十倍;越王勾践栖于会稽,而后残吴霸天下:此皆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为功者也。”后多引作〔因祸而为福
也作“尾闾”。古代传说中海水所归的地方。《广韵.七尾.浘字注》“浘涧,海水泄处。”《庄子.秋水》:“天下之水莫大于海,万川归之,不知何时止而不盈;尾闾泄之,不知何时已而不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