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雁默先烹

雁默先烹

源见“木雁”。喻无才者先被弃。唐白居易《岁暮》诗:“膏明自爇缘多事,雁默先烹为不才。”


主谓 比喻无能者先被遗弃。语本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夫子出于山,舍于故人之家。故人喜,命竖子杀雁而烹之。竖子请曰:‘其一能鸣,其一不能,请奚杀?’主人曰:‘杀不能鸣者。’”唐·白居易《岁暮》:“膏明自爇缘多事,~为不才。”也作“烹不能鸣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庄子行于山中,见大木,枝叶盛茂,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。问其故,曰:‘无所可用。’庄子曰:‘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。’夫子出何事食木鱼,烹不能鸣固其理。”

〔雁默先烹〕 唐·白居易《岁暮》:“膏明自��缘多事, 雁默先烹为不才。”〔雁能鸣〕 宋·刘筠《鹤》:“养气自怜鸡善胜,全身却许雁能鸣。”

于山,舍于故人之家。故人喜。命竖子杀雁而烹之。竖子请曰:‘其一能鸣,其一不能鸣,请奚杀?’主人曰:‘杀不能鸣者。’明日,弟子问于庄子曰:‘昨日山中之木,以不材得终其天年; 今主人之雁,以不材死。先生将何处?’庄子笑曰:‘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。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,故未免乎累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庄子在山中行走,看到一棵大树,枝叶繁茂,可是伐木人停在树旁并不砍伐。问他原因,伐木人说:“这棵树没什么可用之材。”庄子说:“这树由于不成材而能活得长久。”庄子出山,住在朋友家里。朋友非常高兴,让小僮杀雁来款待他。小僮问道:“有一只能叫,一只不能叫,请问杀哪一只雁?”主人说:“杀那只不能叫的。”第二天,弟子问庄子:“昨天山中大树因不成材而得以长久,现在主人的雁却因不能叫而被杀,先生您如何处世呢?”庄子笑着回答:“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。材与不材之间,似乎妥当。但还不行,所以仍不免为忧患所累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中庸消极、全身远害的处世之道。

【典形】 悲虚雁、不材木、不鸣烹、木雁、能鸣雁、烹不能鸣、雁默先烹、雁能鸣、能鸣分。

【示例】

〔悲虚雁〕 唐·李商隐《寄太原卢司空》:“庄叟悲虚雁,终童漫识鼮。”

〔不材木〕 宋·苏轼《宥老楮》:“胡为寻丈地,养此不材木。”

〔不鸣烹〕 宋·陆游 《书意》:“一鸣辄斥不鸣烹,祸福元知未易评。”

〔木雁〕 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醉后狂吟》:“处身于木雁,任世变桑田。”

〔能鸣雁〕 唐· 陈子昂 《宿襄河驿浦》:“不及能鸣雁,徒思海上鸥。”

〔烹不能鸣〕 宋·苏轼《椶笋》:“问君


【词语雁默先烹】  成语:雁默先烹汉语词典:雁默先烹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龙未饮

    源见“痛饮黄龙”。谓破敌壮志未酬。柳亚子《浣溪沙.八月晦日夜梦中作》词:“朱鸟空归天尚醉,黄龙未饮死难甘。”

  • 避面尹邢

    源见“尹邢避面”。泛指互相嫉妒而不见面的人。《儿女英雄传》二七回:“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,还不免弄成个避面尹 邢,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 鲍?”述宾 因嫉妒而避不相见。语本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汉武

  • 握素怀铅

    同“握铅抱椠”。指勤于写作。《北史.儒林传序》:“握素怀铅,重席解颐之士,间出于朝廷。”见“握椠怀铅”。【词语握素怀铅】  成语:握素怀铅汉语大词典:握素怀铅

  • 隐君子

    泛指隐士。鲁迅《隐士》: “真的‘隐君子’ 是没法看到的。古今著作,足以汗牛而充栋,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?” 参见:○柱史出秦关【词语隐君子】  成语:隐君子汉语大词典:隐君子

  • 抽刀斩乱麻

    《北齐书.文宣帝纪》:“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,各使治乱丝,帝独抽刀斩之,曰:‘乱者须斩。’高祖是之。”后世因谓治乱有魄力为“抽刀斩乱麻”。其他形容决断很有魄力。语本北齐文宣故事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

  • 藏污纳垢

   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。公元前594年,楚庄王率兵围宋。宋国告急于晋。晋景公打算派兵救援。晋大夫伯宗提出异议。他说,上帝目前正眷祐楚国,晋国虽然强大,也无法与之争锋。河流湖泊都容纳浊泥污水,山林草野也有毒虫

  • 剑合延津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喻指姻缘会合。清李渔《意中缘.画遇》:“剑合延津终有日,珠离合浦不须忧。”

  • 桓弄

    同“桓伊弄”。清朱彝尊《题颜司勋写照》诗:“命棋怀谢赌,邀笛想桓弄。”

  • 傲骨

    宋戴埴《鼠璞》卷上:“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,以腰间有傲骨。”后因以喻高傲不屈的性格。明袁宏道《感王胡庚》诗:“傲骨终然遭白眼,穷途无计觅青蚨。”【词语傲骨】   汉语大词典:傲骨

  • 管城

    同”“管城子”。宋杨万里《霜寒》诗之二:“只缘青女降,便与管城疏。”明陆树声《清暑笔谈》:“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,何以运管城?”【词语管城】   汉语大词典:管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