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庄子.说剑》:“昔赵文王喜剑,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,日夜相击于前。死伤者岁百余人。”《庄子.说剑》篇中说:赵文王喜爱剑术,故门下养有能剑术的客人三千多名。后遂用为指喻朝廷武士之典。唐.杜甫《寄岳州贾
呦呦:鹿的叫声。苹:即“藾蒿”,是一种青叶白茎的野草。鼓:弹奏。瑟:古代弦乐器。笙:古代簧管乐器。 鹿儿呦呦鸣叫,呼唤伙伴同吃苹草。我的贵宾一起聚会,也要弹瑟吹笙热热闹闹。 形容古代贵族宴会的欢乐
源见“张纲埋轮”。指敢于在朝廷弹劾权奸。冀,指汉大将军梁冀。宋赵汝腾《沁园春.寿高运使》词:“记殿庭叱禹,风生九陛;都亭劾冀,影摄群奸。”
源见“苏武节”。指久困匈奴的苏武黑发尽白。亦比喻谪居荒远边地的老臣。宋苏轼《和陶答庞参军》之五:“子卿白首,当还西京;辽东万里,亦归管宁。”
宋代苏轼对韩愈古文成就的评价,认为东汉以后,文章与道分离,日益衰落,韩愈促进了文道结合,使古文重新兴起。苏轼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:“文起八代之衰,道济天下之溺。”韩文公:指韩愈。八代:指东汉、魏、晋、宋
同“三顾茅庐”。唐胡曾《咏史诗.南阳》:“蜀王不自垂三顾,争得先生出草庐?”
源见“苌弘化碧”。谓节士精魂永著。清顾炎武《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》诗:“韭溪血化幽泉碧,蒿里魂归白日寒。”
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谚曰:‘后来领袖有裴季。’”南朝.梁.刘孝标注引虞预《晋书》:“秀字季彦,河东闻喜人,父潜,魏太常。秀有风操,八岁能著文,叔父徽,有声名。秀年十余岁,有宾客诣徽,出则过秀,时人为
源见“四面楚歌”。喻处于极危境地。元陈樵《虞美人草词》:“汉壁楚歌连夜起,骓不逝兮奈尔何!”
凶年:荒年。 指灾荒的年岁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凶年饥岁,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,壮者散而之四方者,几千人矣。”汉.刘向《新序.杂事》:“凶年饥岁,士糟粕不厌,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。”宋.王安石《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