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邹衍吹律

邹衍吹律

列子.汤问》:“微矣,子之弹也!虽师旷之清角,邹衍之吹律,亡以加之。”又汉刘向《别录》:“邹衍在燕,燕有谷,地美而寒,不生五谷。邹衍居之,吹律而温气至,而黍生。今名黍谷。”律,音律,为阳声,传说可使地暖。后遂以“邹衍吹律”谓带来温暖与生机。清袁枚《行路难》诗:“屈子问天天漫漫,邹衍吹律律更寒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北堂书钞》 卷一一二引汉·刘向《别录》:“《方士传》 言,邹子在燕,燕有黍谷,地美天寒,不出五谷。邹子居之,吹律而温气至,今名黍谷地。”《论衡·寒温篇》:“燕有寒谷,不生五谷; 邹衍吹律,寒谷可种,燕人种黍其中,号曰黍谷。”

【今译】 传说燕国寒谷 (一名黍谷)一带,土地肥美而气候寒冷,庄稼不能生长。邹衍在那里住下来,吹奏律管,唤来暖气,使气候变得温和,燕人得以种黍收获,称为黍谷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天气回暖; 或形容他人的关怀、温暖; 也用以咏笛、箫等。

【典形】 寒谷、鸣律、暖律、黍谷宁可吹、黍生春、燕谷暖、阴谷、邹律、邹生吹律、邹衍吹律、邹子噏温、黍谷长寒、暖气变寒谷、律通幽谷、邹衍律。

【示例】

〔寒谷〕 北周·庾信《奉报赵王惠酒》:“凤池还更暖,寒谷遂成暄。”

〔鸣律〕 南朝宋·颜延之 《秋胡诗》:“椅梧倾高凤,寒谷待鸣律。”

〔暖律〕 宋·吴文英《水龙吟》:“便急回暖律,天边海上,正春寒夜。”

〔黍谷宁可吹〕 南朝宋·鲍照《发长松遇雪》:“昆明岂不惨,黍谷宁可吹。”

〔黍生春〕 宋·黄庭坚《赠送张叔和》:“张侯温如邹子律,能令阴谷黍生春。”

〔燕谷暖〕 宋·舒雅《答内翰学士》:“和气忽飘燕谷暖,好风徐起谢庭春。”

〔阴谷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张司马启》:“锡以吹嘘,暖燕郊之阴谷; 延之顾盼,焰汉圄之寒灰。”

〔邹律〕 唐·元稹《回风变节判》:“凉风徐动于郑秦,遽云失节; 寒谷倘移于邹律,何以加刑。”

〔邹生吹律〕 宋·范成大《再题白傅诗》:“列子御风犹有待,邹生吹律强生春。”

〔邹衍吹律〕 唐·白居易《礼部试策五道》:“至乃邹衍吹律而寒谷暖,鲁阳挥戈而暮景回。”

〔邹子噏温〕魏·阮籍《东平赋》:“是以伶伦游凤于昆仑之阳,邹子噏温于黍谷之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仙桂

    源见“蟾宫折桂”。喻指科举功名。唐杜荀鹤《经贾岛墓》诗:“仙桂终无分,皇天似有私。”【词语仙桂】   汉语大词典:仙桂

  • 徐氏剑

    同“徐墓剑”。清毛奇龄《经张梯旧居》诗:“谁怜徐氏剑,犹挂子云居。”

  • 和朴

    同“和氏之璧”。《史记.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周有砥砨,宋有结绿,梁有县藜,楚有和朴。”【词语和朴】   汉语大词典:和朴

  • 启期年

    源见“荣公三乐”。指九十岁。明文徵明《鹊桥仙.寄祝梦窗封君老先生》词:“鬓雪髯霜,碧瞳丹脸,刚道启期年及。”

  • 白马清流

    《旧五代史.李振传》:“天祐中,唐宰相柳璨希太祖旨,谮杀大臣裴枢、陆扆等七人于滑州 白马驿。时振自以咸通、乾符中尝应进士举,累上不第,尤愤愤,乃谓太祖曰:‘此辈自谓清流,宜投于黄河,永为浊流。’”后用

  • 匹妇沟渎

    见“匹夫沟渎”。

  • 叹蜡

    《礼记.礼运》:“昔者仲尼与于蜡宾,事毕,出游于观之上,喟然而叹……曰:‘大道之行也,与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’”后因以“叹蜡”指感慨时间流逝,理想不能实现。清黄遵宪《支离》诗:“技悔屠龙拙

  • 相孙弘

    源见“东阁招贤”。谓贤士得到起用。唐李商隐《哭刘司户蕡》诗:“空闻迁贾谊,不待相孙弘。”

  • 月旦春秋

    同“月旦评”。春秋,《春秋》笔法,意谓褒贬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修札》:“鼓板轻敲,便有风雷雨露;舌唇才动,也成月旦春秋。”【词语月旦春秋】  成语:月旦春秋汉语大词典:月旦春秋

  • 倚市

    同“倚市门”。唐白居易《策林二.息游惰》:“劳逸既悬,利病相诱,则农夫之心,尽思释耒而倚市,织妇之手,皆欲投杼而刺文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僧潜见赠》:“公侯欲识不可得,故知倚市无倾城。”【词语倚市】   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