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.杜预《左传.序》:“麟凤五灵,王者之嘉瑞也。今麟出非其时,虚其应而失其归,此圣人所以为感也。绝笔于‘获麟’之一句者,所感而起,固所以为终也。”相传孔子作《春秋》到“西狩获麟”而停笔。后遂用为喻指史
汉.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散涣夷陆,亭皋千里,靡不被筑。”服虔曰:‘皋,泽也。隄上十里一亭。’郭璞曰:‘皆筑地令平也。’“亭皋”即是“平皋”,指沃野。后即用为沃野千里之意。宋.王安石《元丰行示德逢》:
《左传.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大叔曰:‘不然,部娄无松柏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部娄,小阜。松柏,大木。喻小国异于大国。”东汉.应劭《风俗通义》卷十《山泽.培》:“谨按《春秋左氏传》:‘培?无松柏。’言其卑小
比喻与另外两股政治力量抗衡并峙。《魏书·匈奴刘聪等传序》: “论土不出江汉,语地仅接褒斜,而谓握皇府,秉帝籍,三分鼎立,比踪王者。”参见:○三分鼎足见“鼎足三分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匈奴刘聪等传序》:“
见〔不图复见汉官威仪〕。
同“展草”。《敦煌变文集.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》:“犬解报恩能?(同?)草,马能知主解垂缰。”《五灯会元.汾阳昭禅师法嗣》:“马有垂缰之报,犬有?草之恩。”
旧题东汉.班固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问云:‘……刘彻好道,适来视之,见彻了了,似可成进,然形慢神秽,脑血淫漏不淳,关胄彭孛,骨无津液,脉浮反升,肉多精少,瞳子不夷,三尸狡乱,
《诗.桧风.素冠》:“庶见素韠兮,我心蕴结兮,聊与子如一兮。”朱熹集传:“韠,蔽膝也,以韦为之。冕服谓之韨,其余曰韠。韠从裳色,素衣素裳,则素韠矣。”后因以“韠冕”借指官员朝觐的衣饰。汉刘向《说苑.修
同“宋家东”。宋李吕《临江仙》词:“家在宋墙东畔住,流莺时送芳音。窃香解佩两沉沉。”
质:朴实。文:文彩。野:粗野。史:言词华丽,这里有虚浮的意思。 朴实超过文彩就未免粗野,文彩超过朴实就未免虚浮。 古代儒家认为文质必须配合适当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